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广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经济发展 > > 内容

关于柳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摘要)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6-12-20 11:06:43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是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破难奋进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统筹施策,精准发力,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较好的区间,并呈现出积极的趋势性变化,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社会民生继续改善,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基本完成了年度主要目标任务。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98.62亿元,增长7.2%;全部工业产值4541.25亿元,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2048亿元,增长16%;财政收入343.81亿元,增长8.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4.11亿元,增长10.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22,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9449,增长9.8%

  (一)着力强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创新驱动持续发力。柳州高新区成为国家级、河西工业区成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土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柳工全球研发中心落成;一批国内外研发企业相继入驻,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自治区级科技孵化器6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自治区级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家,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工业经济迎难而上。工业经济克服钢铁、机械、化工等重点行业大幅下降的不利影响,全年工业总量达4573亿元,继续保持增长。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产值2082.6亿元,增长11.0%,汽车产量229.1万辆。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9.3%。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10%。县区园区较快发展,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50亿元,增长10%,县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00亿元,增长9.3%,推动柳东新区申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企业加快发展壮大,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产量、销售收入分别迈上200万辆、900亿元台阶,基本完成由传统微车制造企业向家庭乘用车企业转型。柳钢钢材产量超过1300万吨,中高档钢材产量占比达到66%。全市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4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突破800家。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林渔牧业总产值288.2亿元,增长4.2%。六大优势产业发展“四增一稳一降”,其中水果、桑蚕、蔬菜、茶叶增长喜人,粮食稳中有增,蔗糖产业由于受国际市场糖价影响,出现下滑。着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共创建13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完成建设投资3.7亿元。着力抓好农产品加工流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60家农村网店投入使用。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新型职业农民,安排产业化资金960万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着力培育农业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28.6亿元,增长12.0%。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出台《关于新常态下柳州市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编制《广西柳州汽车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规划》,策划实施服务业发展十大工程。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有序推进,柳州市鹧鸪江现代物流集聚区、柳州铁路物流园、柳州汽车城国际物流城等13个集聚区列入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鹧鸪江钢铁物流园、红卫生产资料物流园入选广西示范物流园区。现代物流水平不断提升,柳州医药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一期)、双英柳州国际物流产业园(一期)、重汽运力华乐物流园区建成运营。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万达广场、风情港精品百货购物中心、梦之岛百货地王店等正式开业。“电商柳州”稳步实施,螺蛳粉成为广西最热电商产品和最具影响力十大特产之一,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444.9亿元,增长31.5%

  (二)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投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强化调度、狠抓落实,加快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和竣工投产。自治区层面,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二期、落久水利枢纽工程、中医院东院等23个项目实现开工,开工率100%,地王国际财富中心、柳邕农副产品市场搬迁项目一期、儿童医院一期等6个项目实现竣工,竣工率100%。市级层面,白沙大桥、广西(柳州)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柳州火车站站房扩建、“花园城市”三期等一批项目实现开工,上汽通用五菱SUV、玲珑轮胎子午线轮胎、窑埠古镇等一批项目实现竣工,为稳增长、促投资提供有力支撑。

  投融资工作稳中有进。争取上级资金投入,累计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66415.6亿元,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3321.74亿元;创新金融投资模式,落实浦发城市基金50亿元;开展重大项目筹资,农发行柳北片区新型城镇化项目获批贷款99亿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出台《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公布柳州市第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莲花大道、官塘大桥等PPP项目落实了社会资本。预计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0.55亿元,同比增长16.1%123个政府性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同比上升29.07%,再创历史新高。

  (三)着力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呈现新格局

  全面建设柳东新区。通过产业带动,聚集人气,形成产城融合的新格局,建成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重大项目支撑力度持续增强,华侨城、市医药物流中心、柳州港官塘作业区一期、柳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柳东物流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二期顺利投产,东风柳汽乘用车基地二期、商用车一期项目落地施工,新区整车制造产能超百万。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承载能力显著提升,12条主次干道建成通车,新区物流通道、内外交通网进一步打通。

  着力提升城市功能。积极推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品质升级。进一步完善城市主骨架路网,南外环路、西南出口道路跨铁路立交桥等项目竣工通车,促进了我市快速环路贯通;东环大道改造、柳石路改造、柳长路改造、燎原路大修等项目顺利完工,城市进出口道路环境得到极大提升;白沙大桥开工建设,环江滨水大道加快实施,城市沿江景观道路初见雏形。加快构建便捷的公交系统,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完成线网规划编制并上报自治区评审;慢行交通系统项目、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顺利建设,累计建成自行车道100公里、公共租赁自行车网点265个,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加强生态宜居环境建设,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柳州接气工程顺利开工,屏山大道乘龙天桥段排水改造、广雅铁路桥下穿内涝治理工程实施完成,“花园城市”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逐步实现一街一景、四季花开,柳州石山登山步道项目顺利推进,我市宜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统筹推进县域发展。积极统筹县域经济发展,通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促进县域经济稳步增长。柳江县全力破解开发建设难题,柳江新城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新城道路框架显现。鹿寨县成功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成为广西唯一入选的县份。柳城县工业产业调整加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81亿元,增长2.08%。融安县重点发展“一果、一木、一竹”,促进城乡居民增产增收。融水县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工业化、城镇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等重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江县扎实推进特色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特色文化旅游持续发展,“千年侗寨·梦萦三江”旅游品牌形象显著提升,特色生态农业巩固提升。

  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紧密围绕“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重点,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各项工作。印发《柳州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柳州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2015年度工作要点》等文件,出台《柳州市金融支持稳增长23条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7个配套政策,政策基础不断夯实。沙塘镇、寨沙镇获批列入全国建制镇试点,柳江县列入国家县城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

  (四)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内外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八个一”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项目80项,调整18项,下放2项。成立市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站式办理业务”。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成2706个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推进价格体制改革,取消44项收费,对小微企业免征42项全国性行政事业性收费,暂停征收25项涉企收费。有序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制定《柳州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重大项目库;继续抓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扎实推进合作项目、合作事项落实;积极参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交流合作,全力争取柳东新区成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实验区(广西园),加强与广东佛山市在产业、金融、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扎实推进我市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稳步提升,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2.3亿美元。全市对外投资项目7个,中方投资额达2.37亿美元,增长28.85%,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投资25.52亿元建设年产12万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是全区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有序推进,引进市外境内到位资金(含续建项目)710.35亿元,增长15.25%,实施项目数849个,合作金额2460.14亿元。

  (五)着力促进绿色发展,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节能任务超额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6.6%,“十二五”期累计下降25.06%,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19%的目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指标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总体目标任务。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期,全市已完成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71.1万吨、落后造纸产能3.6万吨、落后钢铁产能15万吨、落后铁合金产能2万吨,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广西柳州汽车城电镀工业园(一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城郊污水收集系统工程、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申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顺利获得国家发改委入围公示,有序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基地、广西鹿寨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工业绿色循环化取得新进展,柳工通过国家工信部再制造试点单位验收,凤塘柳城糖厂、凤塘融安制糖企业获得自治区循环经济先进单位,实现我市制糖企业循环经济先进单位零的突破。

  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开展“百日大会战”、燃煤锅炉整治、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建设扬尘治理、淘汰落后制砖企业、秸杆禁烧等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整治工作,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9%,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贯彻落实国务院“水十条”行动计划,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质要求,穿山镇、沙埔镇等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项目基本建设完成。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推动融水县九谋、101矿区采选矿废渣、废水综合治理国家规划项目的验收,电镀工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

  (六)着力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精准扶贫成绩显著。全面开展贫困户贫困村精准识别工作,全部完成239753户入户评分识别并导入系统。全力开展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启动31个扶贫移民搬迁项目,整合落实各类资金1.8亿元用于建设扶贫移民搬迁项目,惠及人数达1.2万人以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建村屯级道路228条共340公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全市183个贫困村扶持农户发展毛竹、茶叶等产业项目共4万亩,抓好市级6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在61个贫困村实施“生态乡村?村屯绿化”项目。实施精准扶贫,出台精准扶贫“1+7”文件,全市农村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柳州市白云颐养中心、城中区河东老人公寓和柳州市老年活动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一批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项目有序推进。社会救助能力不断提高,出台《柳州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市区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5760元/人.年、3000元/人.年。残疾人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柳州市残疾人康复托养功能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三江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基本建成,融水县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健全城乡基本医保体系,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新农合的参合率超过99%,基本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保障房建设顺利推进,实物建房新开工15193套,开工率100.1%;基本建成12014套,建成率100.1%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力推进“三年攻坚”项目,86项工程已竣工59项,其余在建项目正加快实施,项目实施完成后增加中小学学位69530个,有效缓解义务教育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农村学校基本建设稳步推进,完成2015年为民办实事推进42个农村中小学运动场项目建设;推进职教项目,铁职院新建学生宿舍及实训楼、城职院学生食堂及后勤楼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协调推进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市7个重大工程中已有6个工程开工建设,预计累计完成投资达到6.55亿元。加快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市区内文化设施,推进柳州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综合陈列楼及洞穴展示区工程、柳东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建设。注重农村的文化娱乐需求,建成8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19个无线覆盖站点,为偏远地区188个村建设有线电视联网,逐步实施完成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推进实施东门周边、曙光西路、太平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柳州旧机场遗址保护、三江侗族自治县抢救性文物保护建设项目。加快旅游体育项目建设,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启动建设百里柳江游客中心,建设完成水上运动基地一期工程、柳江河5处水上人造沙滩项目;成功举办2015年水上运动极速大赛、亚洲水上摩托公开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推动百里柳江旅游发展;支持各县发展旅游产业,重点推进三江县、融水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项目建设。提升体育公共服务功能,抓好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步推进市属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积极谋划推进柳州市体育产业项目,推动李宁体育社区、柳州体育中心体育CBD、户外运动产业基地、广西路虎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出现回落;产业结构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产业新增长点不多;原有的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动能不足;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发展不足、不快、不优的问题仍较突出;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政策约束下融资难度加大;土地、人力、节能环保等要素承载能力面临瓶颈制约;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展不平衡。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回顾

  “十二五”时期,柳州大力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全面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十三五”时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298.62亿元,年均增长9.8%。财政收入达到343.81亿元,年均增长11.3%。工业发展继续领跑全区,2015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4541.25亿元,年均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48亿元,年均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944.11亿元,年均增长14.4%,柳州在广西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充分发挥实业引擎作用,着力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中推动产业集聚、要素集聚和人口集聚,全面提升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一是工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产值2082.6亿元,比2010年增长60.1%。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50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14.1%。二是现代农业实现新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8.2亿元,增长4.2%,比2010年增长26.3%。三是第三产业释放新活力。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十大工程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28.6亿元,年均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27.82%提升到2015年的36.11%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成为推进产业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3.8%23.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5家,大型企业自动化应用率达87%,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达60%。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等一批产业园区正在壮大,柳州高新区特色园区通过国家科技部评审。

  基础建设取得突破。拓展对外交通取得重大突破,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柳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三江至柳州等4条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桂柳和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开始实施。柳州机场改扩建有序开展。积极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开通运营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水上公交、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休闲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推进绿道工程规划建设,深受市民欢迎。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市民卡工程全面覆盖政务服务、公用事业、小额支付、金融服务多个领域,完成了2155个公共领域免费WiFi接入点建设,我市成为广西首个无线网络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同步推进,我市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55.1%提升到62%左右。市区建成区面积由“十二五”初期的135.06平方公里扩增到183.92平方公里。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打造“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经济带”,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县域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农村生产、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44亿元和25.1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3.6倍和2倍,解决了89.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落久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动工,洋溪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建设农村公路2793公里,新增277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建成;累计落实全市18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资金19.73亿元,实现减贫31.8万人;石漠化片区治理实现了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双赢。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63.2%提升到64.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40.37%提升到43.19%,人均公共绿地由10.13平方米提升到12平方米。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市区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真正把我市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成果丰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山清水秀生态美”品牌进一步巩固,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环境优化、品质提高的新路。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扎实开展,建立PPP项目储备库并逐步向社会发布。深化金融改革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年内新增上市企业、新增金融机构各5家,全市上市企业达16家、金融机构达82家。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市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50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0%,增长11.1%。统筹推进文化、教育、卫生、国有企业、财税、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全面启动“八个一”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广西率先成立市行政审批局。对外经济合作快速发展,外贸出口降幅逐步趋缓。上汽通用五菱、柳工等企业加快在国内外设立生产基地。对外投资位居广西第一,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出口增幅在全国排名第一。“十二五”期共引进市外境内到位资金28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的2.2倍和2.6倍。

  民生事业显著进步。坚持以人为本,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通过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9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位居广西前列。保障性安居工程深入推进,重点实施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累计投入105亿元,惠及全市97家改制企业和13000多户职工家庭,圆了困难企业职工的安居梦,在全国得到了广泛认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22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9449元,年均增长14.1%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基本完成,工业博物馆成为文化新地标,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柳州奇石节、国际水上狂欢节、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等已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柳州特色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已达47.6%69%,实现了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的全覆盖。完成188个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解决了边远山区37万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

  社会保持稳定和谐。深入推进“平安柳州”建设,不断完善四级协调联动的综治信访维稳网络。应急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强化公共安全,狠抓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道路交通、火灾事故损失逐年下降。巩固深化双拥共建成果,连续七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民主法制全面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法治政府全面推进,政务环境不断优化。

  三、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市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科学安排2016年我市发展目标,应充分考虑国内外环境和各方面条件,并与我市“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紧密衔接。综观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世界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并呈现分化调整态势;国内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偏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支撑发展的各种要素制约进一步强化。我市经济既面临着下行压力,又蕴含着历史机遇,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新常态,我们不仅要正视困难和挑战,更要把握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必须深刻把握外部环境发生的趋势性变化,清醒认识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谋求更持久的发展动力,努力实现质量、效益、可持续的发展。2015年,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我市部分经济指标下滑明显,但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实体经济发展平稳,民生保障等财政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多年来社会事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市仍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我市作为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获批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必将推进我市产业升级转型;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必将开创我市城镇化建设新局面;创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试验区,为我市开展改革创新试点、加强国内经济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必将助推我市保持区域竞争新优势。

  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财政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下面,重点就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4项指标进行说明:

  关于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按7.6%以上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充分考虑了2016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充分考虑了增量和存量的新增因素,充分挖掘了各方面的增长潜能,同时,又是为了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确保柳州的战略地位。二是与“十三五”规划目标衔接,柳州市“十三五”经济增长目标按8%左右考虑,2016年的目标与此对接。三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衔接,据测算,要实现2020GDP2010年翻一番,今后五年我市需年均增长5%。但为了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市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理应更高一些。四是与自治区目标相衔接,2016年自治区经济增长的目标定为7.5%8%,把我市目标定为7.6%以上,这既是柳州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自治区对柳州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寄予的希望。五是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十三五”国家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对各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利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提出新要求,再加上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2016年我市要实现7.6%的经济增长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关于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期目标按14%安排,主要考虑到:为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2016年柳州市需要继续保持一定投资规模,并进一步向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农”、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2016年投资增长目标比2015年实际增速低一些,主要是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对项目支撑力度减弱。从基本建设投资看,国家稳增长政策持续推进,基建项目开工准备较为充分;金融环境较为宽松,政策性银行及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应增加,预计2016年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仍将延续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势头,保持21%左右的增长,投资占比约32%。从更新改造投资看,由于2015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企业投资积极性趋缓,更新改造投资从2015年一季度30%以上的高速增长一路下滑到年底约10%的中低速增长,预计2016年更新改造项目增长在14%左右,投资占比约55%。从房地产投资看,2015年房地产投资为10%以上的负增长,预计2016年房地产投资负增长5%左右。

  关于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预期目标按6.5%安排,主要考虑到:当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正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短期内,依靠汽车、钢铁、机械三大传统支柱产业拉动工业发展的局面不会改观。汽车行业:经过几年时间的高速增长,汽车行业发展将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从我市重点企业看,上汽通用五菱产值预计1000亿元,增长11%,柳汽产值预计190亿元,下降5%。预计汽车行业产值增速在8%左右。钢铁行业:钢材需求增长缓慢,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钢价已跌至30年来最低点,全行业生产经营困难长期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下行态势。柳钢预计产值428亿元,下降9.5%,预计钢铁行业产值下降7%左右。机械行业: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矿山等实际有效投资不足等影响,主要工程机械产品行业销量大多回落至十年前水平,未来一段时间增速将继续下降,但降幅有可能减缓。柳工集团预计产值100亿元,下降2%,预计机械行业下降5%

  关于2016年财政收入增长预期目标按7%安排,主要考虑到:由于经济下行以及“营改增”、中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等减收因素,财政收入增长的压力加大,全市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靠六户重点税源企业拉动,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大,在重点行业税收回落较大,实体经济企业税收后续增长乏力。税收增长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税收结构中,消费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占比较高,上划收入占比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制约地方财力增长。此外,随着收入体量不断增大,实现增长难度也较以往明显加大。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压力增大,民生事业对财政需求较高,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农村低保、医疗救助等刚性支出需求较多,全市财政收支形势更加严峻。此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任务艰巨。

  四、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做好2016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总的要全面贯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好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努力实现“十三五”开门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开展实体经济发展年活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以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强化创新驱动,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和发展层次,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创新能力体系,着力培育一批市级、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持续推进有条件的技术中心向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升级。完善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的技术创新项目体系建设,重点支持上汽通用五菱GP60多功能SUV、东风柳汽F500/F500L公商务兼用MPV、柳钢冷轧汽车用钢等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完善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广西汽车集团汽车创新试验室、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及国家进出口汽车检测重点实验室(柳州)建设。2016年,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50项以上;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10,新增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2家。

  稳步推进工业提质升级。改造提升工程机械、汽车、钢铁等传统优势制造业,着力发展和推动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先进制造业,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进实施柳东商用车基地搬迁技术改造、宝骏二期整车产能建设、柳工总装厂装配线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培育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重点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智能工业机器人工厂、中小型纯电动商用车产业化技术攻关、三江协合八江风电场等一批项目。加速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工业园区的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以广西柳州汽车城为依托,加快汽车龙头企业集聚,把柳东新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的典范。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发展,应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水果产业、现代桑蚕产业、甘蔗产业,稳定粮食、蔬菜、茶叶生产。加快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工程,以示范区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示范区功能定位,争取3个以上示范区通过自治区级验收。进一步加强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重点加强生产基地农产品的检测和监管。加快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效果好、成长潜力大、带动增收好的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产品有特色、生产有规模、管理有档次、运营有效益的家庭农场。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加快市、县两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新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实施“服务业发展十大工程”为抓手,策划西南(柳州)大宗工业品物流中心、柳州快递物流园、柳州冷链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广西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柳南万达广场等一批项目建设。探索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利用和争取服务业引导专项资金,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以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我市列入《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柳州汽车研发检测集聚区、柳州市鹧鸪江现代物流聚集区、柳州工业设计产业园等1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支持各类服务业集聚区开展研发设计、科技创新、展示交易,积极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强化改进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工作。推动各县区、开发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集聚区,力争每个县区、开发区至少有一个在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大力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扩大有效投入

  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形成连接不断、滚动实施、梯次推进的储备机制和良性循环,带动有效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为发展增强后劲。

  全面统筹投融资工作。抓住当前我市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以及国家大力促进稳增长、促投资的机遇,全力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2016年争取落实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亿元,争取中央专项建设基金40亿元,落实PPP项目投资14亿元,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等各类型债券60亿元,落实新型城镇化项目贷款75亿元,落实各类城镇化基金投入50亿元。

  大力实施项目推进战略,通过抓好“自治区层面、自治区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市级层面项目、市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等五个方面重大项目的责任落实,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2016年我市实施重大项目458项,总投资394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66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新开工项目177项,计划投资208.2亿元;续建项目197项,计划投资327.1亿元;竣工项目84项,计划投资130.7亿元。

  切实做好项目谋划与储备,研究对接国家、自治区重点投向,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思路,积极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相关规划。瞄准国家“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部署,紧扣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建设,突出产业转型、创新发展,进一步做深做细做透项目前期工作,着力谋划一批带动力强、事关柳州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不断充实“十三五”项目储备库。

  强化项目综合协调机制,继续加大项目资金、用地、审批等方面的协调力度,强化项目建设各项要素保障。提升重大项目协调水平,通过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系统上下联动,对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前期审批、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等重点难点问题,给予优先解决优先支持,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发挥效益,为“十三五”顺利开局做好保障。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以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形成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全面推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全方位和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对外交通条件,着力将柳州市打造成为西南物流枢纽中心。尽快开工建设柳州火车站西广场及红岩路道路改造项目。加快推进三江至柳州、柳州至梧州等在建高速公路建设,推动雒容至东泉公路、柳东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开工。加快柳州站站房扩建工程、柳州东站还建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柳州至梧州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柳州至韶关铁路纳入国家规划。配合协调红花枢纽二线船闸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柳州白莲机场航站楼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项目建设,推进民航新机场选址工作,积极推进通用航空机场建设。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推进城市进出口道路及交通干线互联互通,加强城市组团交通联系,加快官塘大桥、莲花大道、五岔路口改造工程等一批项目的建设,继续实施“一江两岸”沿江道路工程,推进新柳大道、古亭大道等道路改造工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继续深入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三期、公交停保场等项目。进一步加强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完善市政路网、供电、供气、给排水、城市照明等基础设施体系。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更好地满足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加快推进能源项目实施。改善柳州市用能结构,积极推进天然气入柳主干管道和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大力推进中石化液化(LNG)天然气、中缅线长输管道天然气主城区接气工程和柳北片区焦炉煤气置换天然气等项目建设,提速公交场站、出租车综合服务站、天然气加气站等项目建设。加大电网建设工作力度,提升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实现“主网、配网、农网”协调发展,推进沙塘-杨柳220kV双回线路改造、220kV野扩变电站扩建等工程,实现鹿寨“上大压小”热电联产一期并网发电,稳步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站建设,大力推广光伏发电。

  (四)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城镇化投融资新体制,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推进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城市发展基金,把城市发展基金作为未来城镇化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和引领城市发展的资金平台,加快PPP项目的推进落实和新项目策划,尽快实现一批养老、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PPP项目落地。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转型,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移。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财政和用地等方面要素扶持。

  统筹推进城市东进北融南拓。提升新区综合承载力,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按照城市管理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统筹推进沙塘、东泉、柳城华侨农场等市区北部区域乡镇围合成的“北部生态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以柳州机场为依托建设空港经济区,打造柳州市新的现代化组团,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重要引擎。

  推进形成“一圈一带”发展格局。根据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等要素,构建“一圈一带”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打造柳州现代都市经济圈,大力推动柳江、鹿寨、柳城与中心城市产业无缝对接,积极融入市区产业链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配套工业、现代物流和都市型农业。打造三柳高速生态经济带,遵循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柳城、融安、融水、三江坚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等“绿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民族风情特色旅游业。

  大力促进城乡经济联动发展。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原则,推进县域经济联动发展。柳江以推进“柳江新城”为重点,抓好毅德商贸城、启迪科技城等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和产业提档升级。鹿寨县以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建设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柳城县重点推进沙埔与沙塘、石碑坪的融合发展,加快鸡公山至柳城一级公路等一批项目建设。融安县以建设柳州次中心城市为着力点,拉大城市框架,加快绕城公路、融江北路改扩建工程和河堤路项目建设。融水县加快水东新城建设,加快融水二桥城南大道、苗都大道、北环公路等全面联接贯通。三江县坚持“特色立城”理念,借助高铁发展旅游经济,结合侗族特色元素,推动中国侗族博物馆、龙吉风雨桥、三江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等一批个性鲜明的项目建设。

  (五)全面提升改革开放水平,激活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以深入推进“八个一”综合试点改革为抓手,着眼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经济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的活力和动力。以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试验区为抓手,抢抓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提升我市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努力开创开放合作新格局。

  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优化完善行政审批机制。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先照后证”改革工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重点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深化财税体制、科技体制、农村金融、土地管理、公务用车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深化国内区域合作。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区域合作,加快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等全方位、宽领域的多区域合作,积极推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广西园(柳东新区)建设,充分发挥柳州市产业和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打造柳来河产业互动城市圈,实现以开放促转型、以开放促发展。

  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以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和特色产业招商为重点,突出抓好重大项目、主导产业的招大引强,为未来区域间经济互动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加大与东盟、中亚等地区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往来,组织参加各类贸易展会,扩大我市与东盟、中亚等地区的贸易份额。推进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整车项目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

  (六)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推动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降耗。严格环境准入和产业淘汰制度,建立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环境检测网络,建立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系统。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禁止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造成污染的企业。进一步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继续开展节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申报国家节能减排财政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健全完善循环产业链。在汽车、工程机械、冶金、制糖等重点行业,继续通过政策扶持,引进和培养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强的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循环产业链。加快发展以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为主的高技术产业,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产业发展。探索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链和工农复合循环产业链。以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鹿寨经济开发区等为重点,加快园区循环化产业链构建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力争使柳北循环经济产业园升格为自治区级循环产业园,形成企业(产业)之间的循环利用产业链,构建循环产业发展体系。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区域环境整治联防联控,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柳南区、柳北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程。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启动污水厂提标工程和柳江市区河段污染源治理工程,打造柳东低碳生态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静脉工业园和农村污水垃圾工程,进一步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白沙污水处理厂(二期)、龙泉山污水处理厂(三期)、立冲沟垃圾无害化处理二期、电镀工业园一期等项目建设。

  (七)大力开展精准脱贫推进年活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开展精准脱贫推进年活动为抓手,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把改善民生与增强经济动力、社会活力结合起来,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

上一篇:关于来宾市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下一篇:关于玉林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摘要)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