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广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广西高铁经济带发展“十三五”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1-20 16:42:48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重大意义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高铁沿线区域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跨省区合作持续深化,全区进入高铁时代,为打造高铁经济带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高速铁路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广西沿海高铁、湘桂高铁、南广高铁、贵广高铁、云桂高铁(南宁至百色段)等相继开通运营,全区高铁里程达到1700多公里,出省动车组列车覆盖全国13个省、直辖市,基本形成了“北通、南达、东进、西联”的高铁路网新格局。2015年,平均每天有近12万人次乘坐动车出行,动车已经成为广西铁路运输的主力军。“十三五”期间,广西将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周边省份实现全部通高铁,更有利于近省际时空距离,密切区域开放合作,进一步加强了高铁经济带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产业合作进一步加强
       临海临江临边优势进一步发挥,不断推进以石化、钢铁、造船为重点的临港产业,以化工、水泥、机械制造为重点的临江产业以及以铝业、有色、糖业为重点的临边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开始形成,产业链进一步拉长,产业分工合作进一步强化。同时,以共建跨省区园区为切入点,陆续打造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百色—文山跨省区合作园区、北海—湛江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区等产业合作平台,推动规划设立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及其分园,不断加深与周边省市的产业合作,在铝制品、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为跨区域旅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三)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
       深入实施“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推进以南宁为核心的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加快推进以柳州重工业基地为依托的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稳步推进,沿海沿江沿边统筹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同时,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平台,不断深化同周边省份的合作,高铁沿线各市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粤湘黔滇周边省份在交通、工业、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合作日益密切,与广东省建立了两广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建立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联系会议制度,跨省区合作机制化、常态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托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的建设,广东、广西、贵州三省区合作日益强化,不断夯实了高铁经济带建设的合作基础。
       总体来看,我区打造高铁经济带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但同时仍存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沿线产业统筹发展不足、体制机制配套改革创新步伐缓慢等问题,限制了高铁经济带的功能提升和作用发挥。高铁经济带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特别是与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重大意义
       打造高铁经济带是我区贯彻落实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深入落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将广西打造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区域性交通枢纽,提供大能力物流通道和战略支撑;有利于在更广范围、更高效率整合要素资源,促进经济要素互补互享,探索创新区域合作新模式,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有利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先进要素在经济带的充分流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完善区域经济总体布局,带动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共享发展。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升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为契机,围绕“双核驱动”带动战略,以实施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共建合作试验区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常态化合作机制为支撑,以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互联互通、产业发展、旅游合作、城镇建设、生态环保、机制创新等为重点,加快形成“一轴一圈两带多组团”的高铁经济带空间布局,构建以高铁经济带为主体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有力支撑我区“两个建成”目标的实现。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加强统筹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加强高铁沿线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共建基础配套设施,明确高铁沿线城市(城镇)定位、功能和作用,着力解决对高铁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关键制约的建设项目,推动高铁沿线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协同建设。
       (二)重点突破,创新发展
       加大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力度,积极释放高铁效应,重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交通无缝衔接、一体化发展等关键领域和环节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和创新沿线区域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形成有利于高铁经济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着力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加强高铁沿线生态环境监管和综合治理,探索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保共建共享新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模式。
       (四)强化合作,开放发展
       进一步加强高铁沿线区域在互联互通、产业发展、旅游合作、城镇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加强差异化、互补性合作,积极引进粤港澳经济圈先进生产要素,不断深化与东盟合作,统筹沿海沿江沿边沿线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形成和引领区域合作竞争新优势。
       (五)优势互补,共享发展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促进人才、资金、技术、设备、工艺等先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强化高铁沿线城市在重点领域、关键项目、市场开拓等开展协同合作,使城乡居民在高铁经济带共建共享中增加获得感和幸福感,培育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夯实高铁经济带建设基础,不断完善互联互通体系,优化高铁运营模式,提升高铁运营效率,不断拓展开放合作新格局,到2020年,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形成以南宁为中心的“12310”高铁经济圈(即1小时通达南宁周边城市,2小时通达广西境内其他设区市,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10小时左右通达国内主要中心城市),高铁经济带空间布局和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综合配套服务趋于均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辐射带动效应全面显现。

第三章 空间布局
 
       依托贵广高速铁路、南广高速铁路、湘桂高速铁路、云桂高速铁路和广西沿海高速铁路建设发展,加快贵阳—南宁客运专线建设步伐,不断深化沿线城市交流合作,按照“主轴带动、网络优化”的布局原则和“点线面结合、多层次推进”的建设原则,加快形成“一轴一圈两带多组团”的高铁经济带空间格局,形成空间优化、功能合理、统筹协调、网络健全的高铁经济带。

       一、打造一轴:衔接“一带一路”发展主轴
       湘桂高铁经济带主要指沿湘桂高速铁路(广西段)的经济带建设,主要涵盖桂林市、柳州市、来宾市和南宁市。推进湘桂高铁经济带建设,强化互联互通体系建设,深化沿线城市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柳来河一体化、南(南宁)来(来宾)柳(柳州)经济走廊、桂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桂林、柳州都市圈。深入实施特色旅游和先进制造“双轮驱动”战略,创建桂柳创新转型发展区,着力提升桂林高新区、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州柳东新区和来宾高新区等平台发展水平。推动柳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强与湖南省湘桂高铁沿线城市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桂林+永州+长沙”的点对点合作。加快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建设。通过湘桂高铁,沟通珠江—西江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系,促进重大战略区域间的联动发展,打造衔接“一带一路”发展主轴。

       二、构建一圈:北部湾高铁经济圈
       以广西沿海城际铁路和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依托,以南宁市为核心,加快构建北部湾高铁经济圈。充分利用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等战略机遇,发挥高铁带来的产业、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集聚优势,全面加快北部湾同城化建设,积极对接湘桂高铁经济带、云桂高铁经济带、贵广高铁经济带,进一步加强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合作,推进北部湾临海产业园、龙港新区和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高铁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互动发展,加快发展科教文化、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含滨海旅游)、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经济带创业创新发展。

       三、建设两带:贵广高铁、南广—云桂高铁经济发展带
       (一)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
       贵广高铁经济带主要指沿贵广高铁的经济带建设,涵盖柳州市(三江县)、桂林市、贺州市。充分发挥资源、生态、区位等优势,着力加强与广东、贵州在产业转移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探索建立资源共同开发利用利益分享机制。加快推进桂柳创新转型发展区、肇贺产业承接示范区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发挥桂林、贺州、柳州(三江)旅游资源优势,推动高铁旅游发展,打造成为国际旅游胜地和粤港澳“旅游休闲后花园”。着力加强粤桂黔三省区创新创业交流合作。健全完善粤桂黔三省区互联互通体系,把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成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升级战略隆起带。
       (二)建设南广—云桂高铁经济带
       依托南广高铁和云桂高铁,积极推进粤桂滇高铁经济带建设,涵盖南宁市、梧州市、贵港市、百色市,辐射带动河池市、崇左市和玉林市。发挥珠江—西江经济带航运优势和高铁经济带辐射带动和要素集聚作用,加快推进港口与高铁互动发展,重点推进沿线产业合作与产业转移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梧州、玉林、贵港一体化发展,建设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区。

       四、多组团:高铁县域先行区
       结合高铁经济带沿线县域区位条件、交通物流、特色资源、产业基础等因素,重点打造藤县、平南、八步、阳朔、三江、平果等一批高铁县域先行区,着力提升与周边地区交通便捷化水平,辐射带动周边县域和重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藤县要立足“铁公机水”综合交通的独特优势,加快产业承接步伐,全力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铁公机水”一体化现代临港新区。平南县要充分发挥港口和高铁优势,加快建设临江工业园,立足平南高铁南站,推进平南镇隆镇与桂平木乐镇一体化建设发展,全力打造县域铁港产城发展示范区。八步区要立足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全面融入粤港澳经济圈。阳朔县要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整合区域性旅游资源,积极实施“互联网+高铁”“互联网+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打造高铁经济带现代旅游示范区。三江县要充分利用湘桂黔三省通衢优势,充分发挥民俗旅游优势,增强对周边县域的交通辐射能力,带动区域性旅游业发展。平果县要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建设区域性现代职教基地,全力打造高铁经济带县域产业发展高地。

第四章 打造富有特色的高铁产业带
 
       发挥高铁快速、便捷、集聚等效应,加快推进高铁沿线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与高铁沿线城市产业合作向纵深发展,加快高铁经济带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供给侧发展水平和能力,构建富有特色的高铁产业带。

       一、加快高铁沿线工业发展
       (一)加快高铁沿线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立足高铁沿线城市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深化高铁沿线城市产业联动互补发展,加强与广州、佛山、肇庆、贵阳、株洲等高铁沿线城市产业对接合作,积极推动产业优势互补、双向转移。依托高铁沿线工业园区等平台和载体,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加快建设桂柳创新转型发展区和北部湾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高速铁路通道,全面对接粤港澳经济圈,加快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速升级。推进南宁高新区、柳州高新区、桂林高新区、北海高新区等和广州高新区、广州知识城、昆明高新区、贵阳高新区等深化产业合作。
       (二)改造提升高铁沿线特色优势产业
       立足高铁沿线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紧抓深入实施“互联网+”等重大契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机械工业、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充分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传统特色产业生产、销售等过程,着力改造升级生产工艺和流程。按照“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要素。按照“错位竞合、差异互补”的发展思路,引导高铁沿线城市加强传统产业链分工协作,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联动互补发展。积极承接广州、佛山等城市产业转移,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三)培育发展高铁沿线新兴先导产业
       整合高铁沿线城市先进生产要素,依托南宁高新区、桂林高新区、北海高新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等平台载体,深化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城市交流合作,重点发展机器人、增材制造、通用航空、石墨烯等新兴先导产业。进一步深化与广州、佛山、贵阳、长沙等沿线城市交流合作,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努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依托佛山机器人产业技术优势和柳州汽车和机械工程领域的产业基础,加强面向汽车和机械领域的机器人研发与制造,探索创新柳佛产业合作模式。

       二、加强高铁沿线农业发展
       依托高铁拉近与粤港澳地区空间距离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积极创建养生、保健、生态、长寿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供港高铁果蔬基地,促进农产品向高端化、生态化、有机绿色方向发展。
       (一)着力优化高铁沿线农业结构
       依托高铁经济带建设,布局发展优质粮食、优质蔬菜、精品水(干)果、生态茶叶、优质中药材、生态畜禽等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循环、富硒长寿等新型农业业态,布局建设一批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积极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加快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发展观光农业、假日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等都市型“创意农业”,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商品化发展。
       (二)完善高铁沿线农业发展体系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体系,健全完善高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物流体系,大力发展高铁冷藏物流,加快集储存、保鲜、冷链等功能于一体的高铁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建立面向粤港澳经济圈的生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积极引进珠三角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机制,建立粤桂现代农业合作试验区。

       三、提升发展高铁沿线服务业
       依托高铁经济带和“互联网+”,发展壮大高铁沿线现代物流,加快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高铁沿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一)发展以高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
       围绕构建以高铁站场为核心的仓储物流体系,推进公铁空水多式联运物流发展,建设与高铁沿线产业发展紧密配套、有效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和物流体系及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高铁物流体系。
       1.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铁沿线城市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构建公铁空水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的物流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立体仓库、集货分货、配送等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高铁站点交通路网、运输等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以公路运输和仓储中转为基础的货运专线、区域物流分拨中转体系。围绕制造业供应链、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城乡配送、金融物流等环节,加快推进高铁经济带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北斗导航、移动互联及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建立一批为高铁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服务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园区。
       2.加快推进高铁沿线物流合作。充分利用高铁释放的巨大运能,进一步创新货运组织改革,加快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积极开展联营合作,拓展接取送达服务和物流总包业务,在梧州规划建设粤桂立体联运现代物流基地,加快由“站到站”运输向“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转变。加强高铁沿线城市物流合作,建立粤桂黔物流企业联盟,深化口岸通关、检验检疫、电子口岸等方面合作。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物流企业在贸易物流、矿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等领域合作。
       (二)发展与高铁相匹配的电子商务与信息服务
       1.电子商务。围绕高铁站场,加快布局一批集内外贸一体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加快完善提升中国(柳州)食糖网、中国(南宁)茧丝交易网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支持发展综合类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构建特色新型商贸业体系。加快南宁、桂林等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发展,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2.信息服务。加快推进高铁沿线城市信息服务业发展,深化与广州、贵阳等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合作,在桂林建立高铁经济带信息服务基地,服务高铁经济带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基于ICT的动漫游戏、数字媒体(出版)、数字互动娱乐、移动支付、位置服务、数字影视等信息服务关键支撑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促进新型智能终端与互联网服务的结合。
       (三)构建高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做好高铁新城规划与总体规划、土地规划、产业规划、旅游规划和商贸规划的衔接,重点发展商务办公、休闲娱乐、游客集散、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业态,加快形成以高铁站区为核心的现代服务集聚区。围绕建设高铁经济带,配套发展高铁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一批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培育和引进商贸物流服务、营销服务和市场贸易服务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在南宁、柳州和桂林等地引进布局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相关优势企业区域性分支总部。

第五章 加快高铁旅游发展
 
       按照“以点带面,以面带线,点线面结合”的发展思路,依托高铁集聚人流的优势,突出高铁沿线资源特色,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旅游合作,推进景点、景区、旅游线路联动发展,构建形成高铁城市旅游联盟和智慧旅游体系。

       一、突出高铁特色,创新旅游线路
       立足高铁沿线城市旅游资源,积极培育“高铁慢游”“一程多站”“一线多游”等旅游模式,按照旅游品牌向高端化、精品化转变发展思路,充分整合高铁沿线旅游资源,将文化产业、会展业、健康养生产业等产业融入高铁旅游,加快打造高铁沿线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对高铁沿线城市景区景点进行高品位设计包装,加大对高端商务休闲人士和中高端自助旅游者的吸引。实施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积极培育高铁旅游消费群体、旅游产品、旅游形式和城市商业业态。着力打造泛桂林高铁旅游经济圈,形成以苗乡侗寨、桂林山水、岭南文化为特色的高铁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推进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创建。

       二、加强区域联动,打造旅游联盟
       依托高铁沿线城市丰富的文化、生态、民俗等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桂林、昆明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作用,加强与贵阳、广州、佛山等沿线城市交流合作,建立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按照“政策互惠、客源互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品牌互铸”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展粤桂黔高铁旅游、南广—云桂高铁旅游推广项目,采用“高铁旅游护照”方式,建立高铁经济带无障碍旅游区,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经营服务网络。加强旅游整体营销和服务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组建高铁旅游营销联盟,共同开拓高铁旅游市场,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促进相邻地区资源互补、客源互济、市场互动,实现旅游景区客源互换、宣传促销资源共享机制,推进高铁沿线旅游一体化发展。

       三、完善高铁站场配套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以高铁站场为中心,加强旅游目的地与高铁站场之间便捷快速的接驳体系建设,以旅游大巴、汽车租赁、公共交通为集疏运载体,实现旅游目的地与高铁站、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快速衔接转换。以提高高铁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切入点,建设好高铁车站、机场等交通节点和宾馆、购物街区等服务节点,着力完善高铁站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功能。加强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培养一批深知民族习俗、掌握地域文化、精通语言交流的高素质导游人员。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倡导文明行为,形成热情待客、诚信经营、友好和善的旅游文化。

       四、强化信息融合,发展高铁智慧旅游
       紧抓深入实施“互联网+”等重大契机,全面整合高铁沿线各类旅游资源,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旅游业各个环节,加快建立集旅游目的地选择、酒店预订、车票预订、门票购买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信息平台,构建智慧旅游营销系统。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建设一批“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乡村”,实现旅游信息共享,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在桂林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创新旅游发展新模式,充分将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融合,建立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为旅客提供即时化、精确化、互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加强高铁站到中心城市、景区交通无缝对接,建设电子引导图,明确购物、食宿、目的地等信息指引。

       五、加强高铁旅游宣传,提升市场影响
       围绕高铁经济带建设,推动开通桂林旅游号、百色旅游号、贺州旅游号、北海旅游号和风情柳州号等高铁列车。采用高铁站区平面宣传、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我区高铁旅游业的宣传力度。联合贵州、广东、云南、湖南,建立高铁宣传合作机制。策划拍摄高铁沿线旅游风光宣传片,在周边省份电视台播放,在区内电视台量化播出。在高铁站场、宾馆等公共区域投放宣传单、画册等,通过手机媒介向外地游客发布旅游信息。制定高铁广告,面向国内外宣传我区特色旅游资源,组织撰写文章 或制作媒体文件,通过介绍特产、特色、地域文化等将我区推介给公众。

第六章 构建高铁沿线城镇带
 
       依托高速铁路和高铁枢纽站场建设,推进高铁新城建设和临站经济发展,优化高铁沿线城镇布局,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镇间分工协作,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培育形成功能互补、共建共享的高铁特色城镇带。

       一、优化高铁沿线城镇布局
       充分发挥南宁、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优化城镇间分工协作,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一体化发展进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积极推进高铁沿线城市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北部湾城市群、桂中城镇群、桂东南城镇群、桂北城镇群等建设,加强珠三角、黔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等城市群合作,构建贵广高铁新型城镇带、南广高铁新型城镇带、湘桂高铁新型城镇带。

       二、打造高铁特色城镇
       结合高铁沿线城市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综合因素,按照“错位化、差异化”发展思路,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培育发展一批生态良好、风情浓郁、宜居宜业的特色城镇。依托南宁、桂林、柳州等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北部湾同城化、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都市圈。依托桂林加快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加快桂贺旅游城市带建设,打造形成桂林—阳朔—荔浦—平乐—钟山—八步—信都城镇带。全面推进梧州、玉林、贵港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深化与肇庆市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梧肇玉贵高铁城市带。

       三、推进高铁新城建设
       坚持资源开发、服务配套、产业集聚、人口集中的发展思路,立足高铁站场,结合城市(城镇)建设和园区发展,按照“铁产城”一体化发展原则,加快推进柳东新区、临桂新区、苍海新区等高铁新城建设,打造成为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的智慧城区。着力推进藤县、平南、八步、阳朔、平果、宾阳(黎塘)等县域高铁枢纽城镇建设,促进区域城镇化进程与同城化进程。配套推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功能建设。

       四、推进临站经济发展
       按照临站经济发展需要,对城市(城镇)空间布局、发展规划进行适当调整,推动城市功能区加快升级发展。围绕高铁站场培育现代工商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各类新兴业态,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高铁站点经济圈”。加强对高速铁路客运站及周边区域土地的复合立体开发,做好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绿地、道路广场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的复合利用,以及公共设施用地中各类用地的混合开发利用,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加强商贸物流、商务办公、餐饮住宿、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等业态的空间集聚,形成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空间形态。对高铁站场临近区域扩大开放,加强开发,加速融合,建设一批集综合交通、高端商务、产业集聚、文化展示和生态宜居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新城区。

第七章 推进重点领域建设
 
       围绕重点布局、重点领域,着力构建互联互通和高铁沿线城镇带建设体系,不断深化区域开放合作和生态环境保护,打造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加强人才与创业创新合作,为高铁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打造以高铁站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按照“立足当前、着眼发展,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完善布局、形成网络”的原则,加强高铁沿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完善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加快完善和提升高速铁路及周边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形成以高铁枢纽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高铁客、货配套设施,强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和高铁沿线站场合理分工协作,推动高铁经济带联动发展,构建连接粤港澳、辐射大西南的综合运输体系。
       1.铁路建设。确保2016年云桂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实施完成。加快推进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和防城至东兴铁路前期工作,确保2016年开工建设。加快合浦至湛江铁路建设。积极推进湘桂铁路电气化改造、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扩能、洛湛铁路梧州至玉林段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高铁路网格局,动态优化高铁动车开行方案。
       2.站场建设。加快推进南宁北站、桂林西站、柳州站扩建和贺州站扩建等工程,打造一批高效、合理、人性、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成桂林动车所、南宁第二动车运用所,着力增强动车组运用检修基地能力,为动车组加密开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创造条件。
       3.机场建设。加快南宁、桂林国际机场建设,推进贺州支线机场规划建设,加快梧州机场迁建、柳州机场迁建、玉林民用机场建设等。开辟至东盟国家、西南中南、东部发达地区的支线机场航线航班。争取更多东盟航班经停南宁吴圩和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统筹规划和推进通用机场建设。
       4.公路建设。在高铁沿线县(市、区)、工业园区及经济重镇新建和改建一批公路站场。加快推进厦蓉高速桂林至三江(黔桂界)段、广东连山至广西贺州高速公路、玉林至湛江高速公路建设。
       (二)加强高铁综合枢纽建设
       按照“铁、公、航、水”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多式联运”发展思路,统筹高铁经济带与周边高速公路、港口码头、机场建设,提升高铁经济带与城乡交通的可达性、便捷性,加快形成和完善连接各类人口密集区(包括大型居住区、商业商务区、大型文体设施、旅游景区等)与高速铁路客运站之间的快速通道,加强高铁枢纽尤其是县域高铁中心枢纽与周边乡镇的互联互通能力。着力打造南宁东站和桂林北站高铁枢纽,积极推进柳州站高铁枢纽建设,建立健全高铁站点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私人交通等设施,加快实现高铁、地铁、公交、长途汽车以及社会车辆等无缝对接,推进南宁火车东站南北广场、桂林站站场、柳州火车站等建设,提高股道能力和候车能力。统筹推进桂林西站、南宁地铁1号线和凤岭综合客运枢纽,构建集铁路、地铁(轻轨)和城市公交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站。规划建设桂林高铁站至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南宁高铁站与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轻轨(或低速磁悬浮)。
       (三)加强贸易便利化建设
       积极推进口岸通关体制机制改革,争取设立铁路一类开放口岸和增设航空一类开放口岸,创新通关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口岸大通道建设,积极推广实施“属地申报、运抵验收、口岸放行”等通关模式,加快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加强电子口岸业务及技术合作,建立健全与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促进五省(区)口岸通关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共享。合理规划推进铁路、空港、水港、口岸开放事宜,促进粤桂湘黔滇五省区区域贸易便利化。
       (四)深入推进互联网+高铁
       紧抓“互联网+”等重大契机,深入实施“高铁宽带”战略,强化高铁沿线区域信息基础设施、通信设施建设,着力优化高铁沿线城市骨干网络,加快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强化信息网络安全。加快实现高铁动车路段4G网络信号的连续覆盖。积极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教育培训、商贸物流等领域融合发展,争取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等领域取得突破。探索与高铁沿线城市共同推进“互联网+旅游”发展,着力构建智慧高铁体系。加强桂林、南宁、柳州等高铁沿线互联网直联点城市建设,有序推动网间长途互联交换改为本地直连互换。积极对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尽快完成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建设,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二、不断深化区域开放合作
       依托高铁线路,重点围绕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平台建设,全面加强产业、园区、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开放合作,积极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我区开放发展水平。
       (一)加强区域产业合作
       立足高铁经济带建设,依托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桂林高新区、柳州高新区、南宁高新区、北海高新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高铁沿线重点园区,主动对接珠三角高铁沿线城市,加强柳州和佛山、桂林和深圳等高铁沿线城市双向合作,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有序梯度转移。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完善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深化粤桂产业对接合作,依托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等平台,采取“园区共建、飞地共享”等模式,在陶瓷、铝精深加工、纺织服装、家具、食品、医药、稀土新材料等领域建立产业梯度转移基地。着力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立桂西和桂东北新兴工业基地。
       (二)加强与粤滇黔和港澳合作
       深化高铁沿线城市的双向合作,加强在技术、市场、产品、资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实现跨区域产业互补共赢发展,推动高铁沿线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跃升,积极推动佛山国家高新区、中德工业服务区与南宁高新区、桂林高新区、柳州高新区、北海高新区等沿线重点园区加强全方位合作。发挥高铁集聚效应,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发展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贵州、云南在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冶炼等传统领域分工合作。深化与深圳、佛山等城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发挥广州、南宁等城市现代服务业辐射带动作用,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配套、外包生产基地,加快推进高铁沿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联动发展。深化与港澳在创新发展、金融服务、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引入港澳先进生产要素。
       (三)深化跨省区园区合作
       以高铁沿线重点园区为载体,创新园区管理和合作共建机制,建立高铁沿线园区交流合作机制,深化跨省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共同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产业转移与对接合作,探索推进在桂林、柳州(三江)建立湘桂创意创业产业园和黔桂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跨省飞地经济区。探索佛山国家高新区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等沿线重点园区建立产业转移合作机制。创新园区管理运营机制,加快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百色—文山跨省经济合作园区等跨省产业园区、北海—湛江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区建设。建立大数据产业发展合作机制,以广州国际创新城、桂林国家高新区、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为平台,合作共建大数据存储基地和大数据产业园。
       (四)加强跨省区经贸合作
       顺应高铁快速、便利、高效的特点要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水平,打破区域经贸合作市场壁垒、行业垄断,促进资金、物流、人才等要素便捷流通。充分利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化经贸平台,定期在高铁沿线城市轮流举办经贸洽谈、工业博览、农产品展销、旅游推介、文化交流等会展互动。鼓励社会团体和民间协会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共同参与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和农业合作区开发建设。建立高铁经济带企业电子商务联盟,共同打造商务合作平台,实现商务信息互通共享,加快企业跨区域物流总部基地和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分销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省际间企业经贸合作,促进企业组团开拓东盟市场。

       三、打造高铁美丽风景带
       加强与广东、贵州、云南、湖南等周边省份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高铁沿线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强沿线城乡风貌的美化,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高铁经济带的生态协同联动,打造高铁美丽风景带。
       (一)加强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
       开展沿线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和修复、景观改造、绿化亮化、安全防护等综合治理,集中解决高铁沿线部分区段存在的生态破坏、大气和河流污染、垃圾乱堆、建筑物乱搭乱建等影响沿线景观和行车安全的问题。以沿线防护林带、农田林网、道路林网、水岸林网“一带三网”建设为重点,局部地区可以提高标准,进行园林式绿化或以林带贯通。对沿线两侧工业企业进行全面环保核查和污染排放检车,对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予以停产治理,严格控制沿线新建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对沿线交汇的河流进行环境整治,改善河流水质。
       (二)加快高铁沿线美化
       强化高速铁路站区门户景观形象塑造,重视和挖掘高速铁路站区的城市景观形象和景观特色,注重站区绿化、公共开敞活动空间及建筑形态、色彩等方面的塑造与高速铁路站场建筑风格协调与统一,充分体现本地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特色。开展高铁沿线整村规划示范村建设工程,完善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环卫公厕、健身广场和太阳能发电等,推进房屋立面改造、民族特色屋檐和危房、残房改造,充分展现高铁沿线村庄的文明风貌和靓丽风光,打造风貌靓丽、风光美丽、山水秀丽的高铁沿线风景带。
       (三)加强高铁沿线生态协同联动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生态建设合作,加快建立跨省、跨市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保联防联治合作体系,加快建立省际、市际信息通报制度和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创新建立联合执法、联合生态污染应急演练机制,推进环境环保协作执法、资源共享、利益互惠,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共同建立“联防联治”的环保合作机制,开展跨界河流生态环保合作,启动沿线重大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打造高铁绿色走廊。

       四、打造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
       携手广东、贵州,共同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建设,以“一带三园”申报国家级跨区域合作试验区。依托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等,规划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重点布局桂林市和柳州市全区高铁网节点城市,加快形成“三地协同、一区引领”的发展格局。
       (一)推进桂柳双园和分园建设
       依托桂林和柳州两大高铁节点城市,按照“桂柳双园+各市分园”模式规划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形成“一园两地”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电子信息、工程机械、汽车、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错位发展和协同发展,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共享,提升合作试验区承载能力。
       桂林市:贵广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充分发挥高铁枢纽作用,重点围绕建设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旅游胜地,按照“一核五区”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分步实施核心区(围绕桂林西站和北站的灵川县定江镇大部分区域,以及灵川镇、叠彩区、秀峰区和临桂区的部分区域)和拓展区(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五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临桂绿色产业集聚区、雁山科教和低碳产业园)建设,以“旅游+”理念统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桂林动车所建设,注重发展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加强与广东园、贵州园及周边省份开展合作对接,辐射带动全区现代旅游业发展。
       柳州市: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充分发挥制造业发达、产业门类齐全、研发基础较好等优势,围绕空间布局、产业重点、合作机制、行动计划等方面做好统筹规划,全面深化柳佛合作,打造产业合作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产业链、创新链互补合作发展,以柳东新区(广西汽车城)为平台,统辖柳州高新区和阳和工业新区发展,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强与广东园、贵州园及周边省份开展合作对接。
       (二)加强合作试验区联动发展
       注重功能互补、规格层次相当,确保形成试验区(广西园)和分园的良性互动发展。鼓励和支持桂林、柳州两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加强与广东园及云浮分园、贵州园(贵安新区、都匀分园)的互动发展,加强招商引资、产业配套、科技创新、人才共享等领域的协同发展。鼓励和支持各市根据自身条件和高铁布局,积极推进高铁分园建设,支持梧州、贵港、贺州等高铁沿线城市以高铁站为核心区域建设分园,探索形成“一园多区”发展格局,促进高铁沿线各市竞合发展。

       五、加强人才合作与创业创新
       依托高铁经济带建设,加快培养一批适应高铁经济时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国际视野和熟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中高端人才。
       (一)完善交流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高铁集聚效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打破人才使用壁垒,加快建立适应高铁经济带建设要求的人才优惠政策,在南宁、桂林试点建立粤桂湘黔滇五省区“八桂绿卡”人才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优秀创业人才发放“八桂绿卡”,同等享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优惠政策,支撑高铁沿线产业投资、技术交流合作。探索建立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沿线城市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互认。
       (二)打造交流合作平台
       加强与粤湘黔滇高铁沿线城市人才交流,建立高铁经济带创业创新人才基地和人才资源信息平台。鼓励广西大学等区内高校与粤湘黔滇等地知名高校建立高铁经济带大学联盟,支持广西社会科学院和广东社会科学院、贵州社会科学院、云南社会科学院等,整合带动社会智库力量,共同打造高铁经济带智库联盟,培育一批立足决策咨询、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智库,加强人才交流、信息共享、成果交换等,为经济带决策咨询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立足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建设,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和科技资源,创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技术交流会。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合作,争取在桂林建设中国科学院西南基地。
       (三)加强人才引进培育
       通过人才创新联盟和协同创新等方式,加快高铁沿线城市协同互助发展,在桂林市建立粤桂湘黔四省人才创业创新基地或众创空间大厦,积极引进科技和人才资源。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推进刚性引进向柔性聚集转变,采取多种方式柔性引进各种紧缺人才和高科技人才,为高铁经济带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积极推进与高铁沿线城市建立人才市场联动机制,定期举办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场招聘会。全面高效整合行业协会教育培训资源,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工人到广州、佛山等高铁沿线城市进行专项学习和培训,提升承接粤港澳经济圈产业转移的能力。
       (四)推动创新创业就业
       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氛围,吸引更多的全球化高端专业人才到我区创业创新。加强沿线城市资源整合,加快建立创业创新基地,在南宁、桂林、柳州等地探索建立高铁经济带小微创新型企业培育孵化中心。充分借助珠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和经验,积极辐射带动和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区内优质民营企业、创新团队、大型企业与高铁沿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技术研究院。立足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建设,打造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培养的重要平台。依托高铁经济带建设与发展,创造更多的新业态,不断扩大社会就业规模,提升社会就业层次。

第八章 确保规划贯彻实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部署
       按照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将高铁经济带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建立健全高铁经济带合作协议落实机制和高铁沿线城市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工作对口衔接,加大协调和执行力度,落实各方责任主体、分工方案、时间进度,确保合作事项有着落、有成效。加强与周边城市产业发展及园区建设的协同规划,健全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加快构建高铁经济带城市联盟。高水平、前瞻性谋划各地高铁经济时代的发展思路和总体规划,组织编制高铁经济带县域先行区规划。高水平、高起点整合好各种资源,在高铁经济带和城市带建设中,根据资源禀赋、城镇特质等客观条件,进行功能定位和科学分工。积极营造适应高铁经济带建设的社会环境,构建完善的配套政策体系,力争做到行政提速、服务提质。

       二、强化组织领导保障
       充分利用泛珠合作平台和省际合作机制,建立高铁经济带城市高层交流与互访制度,研究落实高层会晤确定的合作内容。建立常态化合作联系机制,负责日常合作事项的沟通、联系、协调等工作,推动有关事项落实。探索建立高铁经济带城市群发展联盟,促进高铁经济带城市群交流合作。加快建立地方交流机制,采用共建跨省市产业合作示范区等模式,积极引导高铁沿线县(市、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推进具体合作项目和相关合作事项的落实。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充分利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先行先试政策,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深化经济管理、财政金融、生态环保、跨省合作、知识产权、行政审批、国有企业、土地管理制度、行政管理等改革创新,加快构建与高铁经济带、跨省区域合作相配套的体制机制,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积极鼓励企业加快建立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大力支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在跨省区合作中先行先试和体制创新,建设成为两广经济一体化示范区和高铁经济带先行区。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参与高铁经济带建设。全面整合现有优惠政策,建立更加灵活和开放的财政扶持政策,支持高铁沿线城市产业转移、人才交流、生态环保、旅游业、服务业、新型城镇化等。对高铁站场的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项目、资金、政策支持,支持有条件的项目采用PPP模式。对农民工、老龄群体等乘坐高铁出行实施票价优惠。

       五、强化金融创新支撑
       探索“市场化、跨区域”运作方式,按照“金融机构+民营企业+政府”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为高铁站基础设施建设、高铁沿线产业园区整体开发、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旅游发展、中小微企业成长服务。探索创新银行信贷服务,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争取国家更多的信贷资金投放,支持高铁经济带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探索“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建立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基金,为高铁沿线地区创业创新型企业成长和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提供资金支持。探索发展面向粤桂黔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发挥好广西铁路发展投资基金作用。在高铁沿线城市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战略合作。

上一篇: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下一篇:广西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