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广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0-22 13:41:15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面对世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和我国进入发展新常态,左右江革命老区充分利用特色优势,抢抓叠加机遇,主动完善体制机制,积极采取重大举措,“十二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三五”时期,老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既有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也面临系列制约与挑战。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总量稳步增长,规模再上新台阶。2015年,左右江革命老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再上新台阶,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419.5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84.6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41%。“十三五”时期,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2%和6.75%。老区工业总产值占广西的比重为10.38%,工业增加值占广西的比重为12.38%。
       ——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结构更优化。2010年,老区共有产值超100亿元的工业部门6个(铝、糖、冶金、其它有色、电力、食品),其中超300亿元产业1个、超200亿产业1个。2015年,老区共有产值超100亿元产业9个,其中超500亿元产业1个(铝)、超300亿元产业1个(糖)、超200亿元产业1个(石化),石化、新材料、建材三个产业首次进入超100亿元产业行列。
       ——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园区化发展良好。2015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88.29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占老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2%,比2010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2015年拥有产值超100亿元园区6个,比2010年增加了5个。“十二五”时期新增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5个。
       ——企业高新化发展初显,核心竞争力增强。到2015年,共拥有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3家,其中新增30家。拥有科技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3个,涵盖了新能源、生物、新材料、新技术等数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河选矿厂、广西力源肥业科技农化有限公司、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十二五”时期,专利申请受理量3663件,专利授权量850件。
       ——信息化快步推进,两化融合深入发展。信息化基础建设快速推进,2015年4G网络在中心城市主城区及乡镇以上区域全覆盖达70%,光宽带在中心城市主城区及乡镇以上区域超过60%。信息技术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 得到广泛应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达到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50%。电子商务进工厂发展良好,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企业比例超过40%。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产业生态化发展。狠抓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节能管理监督体系和节能技术服务体系,较好地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十二五”时期,累计淘汰落后产能水泥681.4万吨、铁合金35万吨、电解铝15.2万吨、造纸5.1万吨、酒精4.3万吨、铜冶炼2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超过20%。湘桂糖业甘蔗制糖循环经济产业重大技术示范工程等一批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崇左东亚糖业等一批制糖企业被评为广西循环经济先进企业。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
       1.优势机遇
       ——资源丰裕与良好的产业基础。左右江革命老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及特色农林资源。是我国铝、锰、锡、铅、锌、锑等金属矿产资源的富集区,矿种较齐全,分布广,储量大,综合利用性强和价值高。河池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锡、铅、锌、锑、银、铟、镉、硫、砷等9种矿的储量居广西首位,锡金属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为居全国之首;锑和铅金属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铟金属储量名列世界前茅。百色是我国著名的“铝都”,铝土矿、石油、煤矿、锰矿、铜矿、金矿、锑矿等查明资源储量在广西占有重要位置。崇左是我国著名的“锰都”、“糖都”,锰矿储量和糖料蔗产量居全国首位,膨润土储量占我国目前已探明的膨润土总储量的四分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锰、膨润土、重晶石、锌、滑石、金、银、稀土、石灰石等。老区是我国著名的粮糖生产基地,亚热带名优水果生产、林木加工基地,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水稻、玉米、蔬菜、木薯、剑麻、油料、豆类等,农林特产有优质大米、茶叶、八角、茴油、桂皮、松脂等,名优水果有芒果、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柑橙等,南国特色农作物有指天椒、桑蚕、苦丁茶等。老区我国重要的水电输入基地。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有色、冶金、石化、食品、农林加工等产业为主体,特色鲜明、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产业体系。
       ——开放发展的区位优势与历史性契机凸现。老区东与南宁、来宾、柳州接壤,桂西北与贵州相连,西与云南比邻,是广西实施“两区一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接力北部湾经济区、联手西江经济带的重要力量,是滇、黔、桂三省区的跨省工业合作重要枢纽。西南与越南相交,边界线长约790公里,有国家一类边境口岸4个、二类口岸6个,已经建成一批跨境经济合作园区、边境经济合作产业园、边境综合保税区、边境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各种对外开放合作园区,是我国西南腹地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开展陆路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重要通道、门户与平台。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推进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老区作为区域性经贸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门户、平台,开放合作发展的区位优势与发展机遇进一步凸现。
       ——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上升到国家战略。2015年2月《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原则上同意实施老区振兴规划,这标志着左右江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继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之后,广西又一个跨市区域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到2020年,左右江革命老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区域枢纽作用得到发挥;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取得显著成效,生态补偿机制基本确立;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不断加强。到2025年,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同步发展,兼容并包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对引领和推动老区工业振兴、智能老区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制约挑战
       ——资源约束环境约束趋紧。老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自然条件差,石漠化威胁严重,生态系统脆弱。老区的铝、铁合金、水泥、其它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大多是中低端、高能耗、高排放的矿产资源加工型产业,随着国家资源约束、环保约束政策进一步收紧,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资源节约的处理将面临更大挑战。
       ——三去一补一降压力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是近期全国面临的刚性任务。老区的铁合金、水泥、电解铝等主要产业,既是国家去产能、去库存的调控对象,也是降成本、补短板的对象。老区产业粗放经营、中低端发展明显,“三去一降一补”、转型升级发展任务艰巨。
       ——融合发展程度不高。受经济体量小、自然地理条件差、产业发展低端、城镇化水平低等影响,老区产业融合发展、两化融合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广西处于后列位置,融合发展任重道远。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目标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发展原则、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十三五”时期左右江革命老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指明方向。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牢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抓重大战略机遇,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为动力,以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为抓手,以科学开发利用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进一步转变方式、优化结构、壮大优势、强化特色、促进融合、拓展业态、壮大集群、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建设创新驱动、协调融合、绿色生态、开放合作、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型工业体系,把老区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区、资源深加工基地、跨境产业合作基地,为建设活力老区、美丽老区、幸福老区、文化老区提供强大支撑,助推广西实现“两个建成”和“三大定位”。

       二、基本原则
       ——改革引领。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宏观引导和政策激励。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用改革构建适应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创新驱动。加快工业创新步伐,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协调推进产业体系、空间体系、驱动体系、园区体系及技术、业态和管理的创新。以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用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发展新业态、拓展发展新空间、打造产业新体系、建设发展新格局。
       ——协调融合。协调推进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完善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强补发展短板。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统筹推进河池、百色、崇左三市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融合、两化融合、产城融合、军民融合,推动老区产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开放合作。立足国际通道、战略支点和重要门户建设,全面深化产业开放合作。全面深化与东盟国家和西南地区的产能合作,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产能合作,着力对接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先进生产力。创新开放合作方式,建设多边开放合作平台,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绿色生态。走新型工业化、工业生态化发展道路。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资源利用与节约兼顾、产业转型与升级并举。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着力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进一步提升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总量稳步较快增长,地位作用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4450亿元、工业增加值1360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速达到12.50%和11.50%;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38%,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占广西的比重超过13%,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广西的比重超过14%,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化发展获得强化。到2020年,铝、锰、有色、制糖、农林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加强,铝业建成总产值超1000亿元产业,石化、糖业和其它冶金产业建成总产值超500亿元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重要支撑。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进一步提高,高耗能产业产值占比进一步下降。
       ——园区发展取得新突破,一体化发展开始显现。特色优势产业园区、跨境合作产业园区、边境合作产业园区等既有产业园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城市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开放合作、布局合理的一体化园区发展体系基本建成,河池、百色、崇左三市产业一体化发展开始显现。到2020年,力争建成超200亿元产值园区5个、超100亿元产值园区10个,园区工业总产值占比超过75%,比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
       ——创新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更加强劲。到2020年,力争新增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超过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0.8%,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5%,规模以上工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广西平均水平,超过5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专业研发机构。有色、化工、锰、糖、中草药开发等特色优势产业的研发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两化进一步融合,智能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到“十三五”期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比较充分地融入到产业活动,制造过程智能化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建成一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业普及率和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企业比例稳步提高。
       ——节能减排约束进一步强化,生态化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主要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较2015年实现显著下降,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显著提高。新建成一批生态型、低碳型、循环经济型产业园区和企业。铝、锰、有色、制糖、石化、农林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建成绿色制造体系。

第三章 产业发展重点
 
       围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施“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提升资源型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成新型工业体系和生态工业体系。

       一、着力提升资源型特色优势产业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拉长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并举,着力做强做优铝业,合理发展锰业,适度发展铜、锡、铟、铅、锌等有色金属产业。积极发展制糖、石化、农林产品加工、建材等产业。把老区建设成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区、资源深加工基地。
       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
       ——铝产业。依托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和产业基础,合理开发利用铝土矿资源,着力构建铝产业链、热电联产工业链和配套产业链,做强做优铝产业。稳定发展铝土矿和氧化铝,适度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合金和铝精深加工,加大铝产业固废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和清洁能源保障能力。实现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铝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协调发展,推动铝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向铝深加工领域延伸,支持百色—文山跨省经济合作园区、百色—黔西南跨省经济合作园区等有条件的地区扩大煤电铝一体化产能,加强煤电铝一体化国际产能输出和开放合作。全力打造全国区域性铝制造业中心,到2020年,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以中铝广西分公司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积极引进区内外战略投资企业,集中多方资本、人才、技术力量,大力推进各项铝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大型铝加工企业,引进一批汽车铝轮毂、铝发动机缸盖、缸体、变速箱、轨道列车、航空、航天、船舶、建筑铝模板等铝精深加工项目,推进铝产业链的延伸,提高铝加工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建设国内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强度、高塑性双零箔,高精度、高合金化的中厚板及超薄铝板带及铝加工生产线,实现资源就地转化为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平果铝工业园区、德保铝工业园区、靖西铝工业园区、百色铝工业园区、百色新山铝产业示范园区、田东铝产业配套园区等重点园区铝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先进铝合金材料—铝相关辅助和支持性产业等全产业链条的优势产业生态圈。依托百色国家铝金属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百色铝工业新型材料研发中心,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专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为生态型铝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服务,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产权转移交易中心,引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到2020年,铝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生产氧化铝900万吨,电解铝300万吨,铝深加工320万吨。
       ——锰产业。依托丰富的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资源转化、加工深化、产业聚集、产品高端为重点,以中信大锰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引导产业多链条、循环式、一体化发展。以崇左为核心,带动百色、河池等地区锰产业发展,构建完整锰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建设崇左锰及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区域性锰产品交割仓,打造我国锰资源及产品的重要交易中心,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锰产业基地。
       稳定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锰系铁合金、锰盐等锰初级加工产品生产。继续稳定锰粉、锰桃等产品产量,鼓励高纯电解锰(99.9%)产品的生产。进一步发展高端电解二氧化锰产品,加强高性能碱锰级电解二氧化锰研发力度;积极开发适合实用的锰酸锂级电解二氧化锰及一次锂锰电池用锂锰级电解二氧化锰;继续巩固扩展高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
       鼓励企业实施工艺技改提升和科技创新,走高端化锰系铁合金产品路线,主动与国内大型钢铁企业联合,发展铁合金等钢铁上下游产业,生产微碳锰铁。推进高品质高纯硫酸锰产品生产,增加锂离子动力电池等行业用高纯硫酸锰产量;更新高锰酸钾工艺,扩大液相法产能规模。打造锰矿石—电解金属锰—高品质不锈钢—不锈钢制品产业链,形成钢结构深加工的产业集群。
       到2020年,锰业总产值200亿元。锰矿石开采能力达到300万吨,电解金属锰30万吨、电解二氧化锰10万吨、锰系铁合金120万吨。
       ——其它有色金属产业。以华锡集团、河池南方冶炼、广西堂汉锌铟等企业为龙头,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以铜、锡、铅、锌、锑、铟产业为纽带的全国重要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成区域性大宗固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加快推进铜冶炼项目建设,推进崇左广西南国铜业有限公司电解铜及配套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外铜资源,以电解铜原材料为基础,构建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卫浴五金、铜合金零部件、硫酸产业等铜产业链。
       积极发展精锡、锡化工、锡合金等精深加工,以河池市工业园区、南丹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推进锡综合回收及电子焊接、锡及锡锌合金旋转靶材项目、锡冶炼技、锡箔生产项目,以及锡基陶瓷色料、纳米二氧化锡、锡酸锌和羟基锡酸锌、有机锡中间体及系列热稳定剂等锡化工系列产品项目。
       加强对低品位矿、尾矿中锌的综合回收利用,重点发展高纯锌以及热镀锌合金、铸锌合金等锌合金产品加工,积极开发生产超细高活性锌粉、无汞锌粉等精锌产品加工,开发氧化锌、纳米氧化锌、AZO溅射靶材等锌化工产品。重点发展铅酸蓄电池及铅酸蓄电池的铅基合金(铅锑合金、铅钙合金、铅锡合金、铅砷合金、铅铜合金等)、铅化工产品等。
       加快推动锑产品向高纯化、微细化和高精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发高附加值系列产品。重点发展高纯金属锑、三氧化二锑系列产品、纳米氧化锑系列产品、胶态五氧化二锑系列产品、氟锑酸纳和锑铅合金等产品。加强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和铟产品深加工,重点发展高纯铟、ITO粉及溅射靶材、铟化合物、铜铟锡靶材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铟深加工,积极开发生产铟镓氮LED外延片、芯片项目、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铟深加工产品。
       到2020年,有色金属产业总产值500亿元。电解铜产能60万吨,20万吨铜材深加工,综合回收黄金3吨、白银1500,硫酸210万吨,精锡3万吨,高纯铟10吨,高纯锑500吨,铟锡靶材50吨,锡锌合金靶材100吨,锌锭20万吨。
       ——糖产业。依托丰富的糖蔗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抓好优质高产高糖(以下简称“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制糖企业改造提升和专业化分工、糖业循环经济及多样性发展等工作,以大型糖业集团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力争在糖料蔗种植、工业生产、市场管控等三大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实现糖业“二次创业”。在崇左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食糖交易中心,建立食糖价格指数,增强食糖价格话语权,基本建成全国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中国糖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推广适合双高基地机械化收获特点的专用运蔗车、糖厂装卸平台、压榨输蔗槽、撕解机、机收糖料蔗含杂物清洗工艺和设备等,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支持制糖企业发展“二步法”,逐步实现原糖生产与精炼糖生产分离,引导制糖企业联合建设大型精炼糖项目,稳妥推进制糖企业战略重组。
       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甘蔗多样性产品研发和生产,引导企业转向生产其他高附加值产品,重点探索生产糠醛、木糖、木糖醇、阿拉伯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建设广西糖果休闲食品产业园,培育发展糖果休闲食品产业。重点引进饮料、咖啡、巧克力等各种烘焙食品、长寿健康食品项目,打造长寿食品文化、旅游观光、糖果主题、制糖文化体验的主题游乐公园。加大对蔗渣、糖蜜、滤泥三大甘蔗副产品综合利用,继续推进蔗渣高温高压生物质发电,深入开发糖蜜利用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着重加强滤泥环保处理,重点研发蔗叶蔗梢用于饲料生产。争取三大甘蔗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100%,全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相关排放标准。
       到2020年,制糖业实现总产值500亿元,机制糖450万吨。
       ——石化产业。利用油气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在河池、百色有序发展有机化工、氯碱化工,促进石化中下游产品向园区集聚,延伸石化产业链,建成重要的区域性石化产业基地。
       以田东石化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基础原料、氯碱化工、生物化工和铝化学品等四大产业链,把园区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氯碱基地、化学品氧化铝基地、水处理产品基地和石油加工基地。支持田东石化总厂增资扩展、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支持以强强碳素为龙头的铝产业相关配套企业发展。
       在河池建设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加快推进生物质制聚乙烯醇、农用尿素和合成氨改造联产LNG循环水工程等项目建设,构建生物质—酒精—乙烯—醋酸乙烯—聚乙烯醇(PVA)等生物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糖蜜燃料乙醇、木薯燃料乙醇、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
       到2020年,石化产业总产值500亿元。生产加工原油1000万吨,沥青100万吨,碳素200万吨,烧碱50万吨,聚氯乙烯50万吨。
       ——建材产业。加大建材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特殊功能型、节能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建筑材料,化解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发展新型铝材、PVC型材、木塑复合型材、建筑瓷、卫生瓷生产项目及配套产业。引进和培育优质铝板、铝金属门、地弹簧、五金配件、家具制造等建材加工企业,增加高端产品供给。建设西南地区重要的建材产业基地和建材物资交易中心。
       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和左江、右江、红水河水运便利条件,以华润、海螺、虎鹰等大型水泥企业为龙头,按照“控制总量、等量置换、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打造“石灰石—水泥熟料—工业废渣—水泥—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产业链,大力推动水泥产业一体化、循环式发展,促进水泥产业优化升级。加强碳酸钙资源勘探,加快技术创新,注重产业链延伸,发展特色产品。重点发展重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纳米系列碳酸钙材料产品,培育和提高食品级碳酸钙的产能产量,控制方解石粉体、腻子粉和石头纸产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利用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等工业废渣、生活和建筑垃圾等为主要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重点发展非粘土类空心砖、混凝土砌块和加气混凝土、轻质隔墙板、保温节能环保外墙装饰等新型墙体材料,引入高端技术,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水平。
       积极发展化学建材,重点发展建筑涂料、阻燃外墙材料、塑料型材、管材、新型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产品。积极引进国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制造装备,大力发展中高档陶瓷产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膨润土、碳酸钙、白云石矿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到2020年,建材产业总产值500亿元。水泥产能2600万吨;商品混凝土产能3000万吨;超细重质碳酸钙200万吨,下游产品200万吨。
       ——农林加工业。重点发展胶合板、木地板、板式家具、酒店家具等木材加工产品,重组现有木材加工企业,推进木材加工企业向林工贸方向发展。发挥崇左口岸进口便利优势,加强国际红木产业合作,特别是加大参与东盟国家红木资源的开发合作,大力发展以红木等珍贵木材为原料的高档家具产业,积极推进区域性品牌建立,建立涵盖原材料进口、加工、销售、展示、检测的完整红木产业体系。
       适度发展造纸产业,重点发展以蔗糖废渣、木材、竹等原生植物纤维和废纸等再生纤维为原料的机制纸,提高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治理水平。利用松脂资源,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歧化松香、氢化松香、聚合松香、松香环氧酯、松香胺聚氧乙烯醚、松香酸聚氧乙烯酯,以及芳樟醇、月桂烯醇、松油醇等松节油深加工产品。
       充分利用国内外坚果资源,发展开心果、碧根果、杏仁、夏威夷果、腰果、板栗、核桃、花生、莲子等坚果特色食品加工,推动坚果朝规模化、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发展果蔬、粮油、水产、调味品和茶加工,稳定发展蜂蜜、乳产品及其他农副产品深加工。
       全大力支持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建设茧丝绸交易中心和国家茧丝绸产业基地。重点支持金城江、宜州、罗城、环江、都安、靖西、那坡、凌云、平果、隆林等县建设优质原料茧基地、“三高”蚕业生产示范基地和现代蚕业标准园,扩大缫丝生产,发展丝绸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到2020年,农林加工业总产值500亿元。

       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依托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做深做精资源型产业;依托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的思路,重点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
       ——新材料产业。依托丰富的铝、锰、锡、锑、铟、钛、稀土和碳酸钙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等具有广西特色的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增材制造材料、稀土材料等,重点发展有色金属、锰基和非金属新材料,以及稀土、精细化工、硅材料等。
       有色金属新材料。以河池有色金属生产基地为重点,发展ITO(氧化铟锡)粉、ITO靶材及ITO薄膜材料、锡锌合金靶材、无铅焊料、高纯铟、高纯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
       锰基新材料。以崇左生态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为重点,开发高性能电解二氧化锰、锰酸锂、汽车动力等电池材料产品,发展四氧化三锰、软磁铁氧体等电子元器件材料。
       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化工新型材料、光电环保型材料、新型材料造纸、竹纤维、纳米级碳酸钙。开发民族古建筑新材料和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稀土新型材料、稀土铝合金等,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引导和扶持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稀土催化剂等新材料深度开发。
       精细化工。围绕氯碱产业,引进利用氯气、氢气延伸产业链的项目,重点发展光纤微电子级高纯气体、高性能氟化物、高纯铝、塑料填充剂、塑料改性剂、各种氯化物等精细化工产品。硅材料。依托大化县丰富的硅石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工业硅、微体粉、有机硅、多晶硅等硅材料产品。
       ——新能源产业。突出发展生物质能源,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直燃和气化发电。稳妥推进城镇垃圾发电项目建设,鼓励有机废弃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发展沼气发电。稳妥推进太阳能光热、光伏电站建设以及风能、余热发电等,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农村户型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进一步提高沼气入户率。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秸秆、蔗渣、垃圾发电等生物质能源项目。
       ——节能环保产业。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优先发展绿色建材、节能交通工具及节能锅炉和余热余压余气发电,布局新型节能电机电器及储能器具研发和生产等。支持发展减震降噪设备、环境监测及污染处理设备、智能水务服务,提升环保产业竞争力。加强采选矿技术和冶炼废渣、尾矿综合利用,推进选矿无害化排放技术开发、应用与装备制造。积极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低速电动车、新型全封闭铅酸蓄电池和大容量铅酸蓄电池,加快推进新能源低速电动汽车。
       ——生物医药业。加强道地药材药品的品牌建设,利用现代生物提取技术,建设中药饮片和医药中间体提取生产线,推进中医药、民族药系列产品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支持百色、河池、崇左发展壮药、瑶药,培育一批民族骨干制药企业,实施百色田七产业化工程。推进特色生物医药、医学工程产品产业化,重点发展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生物医药服务等。稳步推进壮瑶等民族药物现代生产技术以及经典名方、经方、验方和秘方的开发,支持对有显著疗效的民族药进行二次开发,针对民族和地方传统用药的新用途、新技术、新品种开发,源于昆虫动物的民族特色动物药物的开发。推进特色生物医药、医学工程产品产业化,重点发展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生物医药服务等。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推动产学研结合,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区内外科研单位,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建立亚热带中药材资源良种培育基地,发展中药材种植。发展现代中药材及饮片加工、中药提取、中成药制造工艺等现代中药技术,开发一批疗效确切的医药创新产品。
       ——先进装备制造业。以中国—东盟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为重点,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加工制造业转移,形成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协作、上下游联动的先进制造业新格局。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航空设备制造业、航空材料业,以及通用通信电子,汽车、航空仪表、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信息产业,并积极发展矿山机械、农用机械、安全设备、铝加工机械、控制设备、高低压成套变压器设备、重工机械制造、无人机等项目。

       三、大力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把发展壮大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会展、科技和中介服务等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
       ——研发服务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瞄准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领域,由政府出资,以市级为平台,建设专业性研究开发机构。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引进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本地设所,设院。深入实施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推动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有条件的企业要争取设立省级乃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实验室,把研发机水平建立在比较高的水准上。对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要进行摸底调查,鼓励它们建立研发机构。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要加大对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实施财政奖补、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等普惠性优惠政策,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激励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
       ——信息服务业。紧紧抓住“宽带中国”战略的机遇,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互联网与特色产业、城乡消费、创新创业、开发扶贫等的深度融合。发展电子商务,搭建新型交易平台,围绕河池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提供第三方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实体商家与电商协调发展。加强电子商务创新,支持制造业网络直销(M2C)、线上线下业务结合(O2O)、社交电子商务、网络团购、社区综合电子商务应用等新业态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应用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市场。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行动计划”,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调发展,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现代物流业。以百色、河池、崇左等区域交通枢纽为节 点,依托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立多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配套的综合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大宗商品集散地、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物流通道等基础设施,提升交易结算、融资担保、质量检测、安全监管、信息发布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促进企业物流社会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培育新型物流主体。以凭祥综合保税区为重点,加快拓展国际物流服务的主要货种、地区和企业,把综合保税区建成重要的国际分拨、配送的物流枢纽。发挥综合保税区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友谊关、平而、爱店、水口、科甲、硕龙、龙邦、岳圩、平孟等重要口岸物流,以及凭祥—同登、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物流,支持中越边民互市点物流业发展。以边境口岸为依托,建设面向我国西南地区的铁矿石物流通道。加快建设重要资源产品物流设施,河池重点建设有色金属产品为主的物流设施,百色重点建设铝、煤炭和农副产品为主的物流设施,崇左重点建设锰产品、食糖为主的物流设施。健全完善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推动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集中,促进物流企业集群化发展,建成广西乃至我国西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
       ——金融服务业。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发展证券、保险、期货等各类金融业务,引进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河池设立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机构。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培育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电商金融等服务平台。推动金融保险全方位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信用保险、涉农保险和科技保险的发展。积极拓展资本市场,推动一批优势、特色企业上市,构建更为合理的金融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诚信环境进一步提升。

第四章 空间布局与园区建设
 
       一、三区二带四园工业园区体系
       根据老区矿产资源、农林资源、产业园区分布状况,以及未来区内外交通规划和市场发展走向,重点建设“三区二带四园”(即三个金属产业集中区、二个农林产业经济带、四个合作产业园),
打造布局合理、聚集发展、开放合作的园区体系。
       ——三区。指三个分别以重、稀有色金属,轻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三个矿产资源生产加工为主的生态产业集中区,依次从北到南布局集中区。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400亿元。
       ——二带。指西部农林精品产业带、东部农产品循环经济产业带。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
       ——四园。指崇左边境跨境经济合作产业园(含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百色边境跨境经济合作产业园(含靖西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中国龙邦-越南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百色—文山、百色—黔西南跨省经济合作园区,河池—黔南跨省经济合作园区。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

       二、重、稀有色金属生态产业集中区
       重点建设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河池城区工业园区、河池市金城江工业集中区三个有色金属产业相关园区。重点发展以锡、锑、锌、铅、铟、锗等重有色金属为主的产业,积极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精细、光电、复合粉末等高新材料加工。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
       ——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主要发展以锡、锑、锌、铅、铟、锗等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积极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加工。把园区打造成重有色金属加工基地。
       ——河池城区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高新技术、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积极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加工。
       ——河池市金城江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重有色金属产业、新型建材、非金属矿物加工、环保型化工。

       三、轻有色金属生态产业集中区
       重点建设百色工业园区、平果工业园区、靖西工业区、田阳新山铝产业示范园区、德保县工业园等有色金属产业相关园区。
       主要发展铝深加工。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
       ——百色工业园区。主要发展铝深加工、碳素、矿山机械等。
       ——平果工业园区。主要重点发展氧化铝、直供铝水及建筑用铝型材、工业用电子铝箔、铝轮毂压铸件、工业铝型材及新型铝装饰材料、稀土铝导线及电线电缆等铝深加工产品。
       ——靖西工业区。主要发展氧化铝、直供铝水及铝加工。
       ——百色新山铝产业示范园。主要发展直供铝水及铝加工。
       ——德保县工业园。主要发展氧化铝、直供铝水及铝深加工和锰系列产品及赤泥综合利用。

       四、黑色金属生态产业集中区
       重点建设崇左大新工业集中区、崇左城市工业区、天等工业集中区、靖西工业区等黑色金属产业相关园区。重点发展黑色金属产业。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
       ——大新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中高端锰系特种钢、锰系储能产品,进一步提升锰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崇左城市工业区。主要发展电解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软磁铁氧体、锰酸锂、钴酸锂等锰系产品,以及锰系动力电池、系列不锈钢、各种电器元件。
       ——天等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软磁铁氧体等产品。
       ——靖西工业区。主要发展中高端锰系特种钢、锰系储能产品。

       五、东部农产品循环经济产业带
       重点建设环江工业集中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工业园区、宜州经济开发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工业园区、崇左城市工业区、扶绥县农林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山葡萄酒生产、制糖产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茧丝绸产业,形成规模化的东部农产品循环经济产业带。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
       ——环江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林产品深加工、禽畜加工、茧丝绸等产业。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工业园区。主要发展山葡萄酒生产和其它农产品加工。
       ——宜州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制糖及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茧丝绸深加工及茧丝家居用品等产业。
       ——都安瑶族自治县工业园区。主要发展以制糖及酿酒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和竹藤芒编织制造业。
       ——崇左城市工业区。主要发展制糖及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糖食品生产。
       ——扶绥县农林产品加工工业园。主要发展制糖及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食品生产、生物质发电等产业。

       六、西部农林精品产业带
       重点建设天峨县工业集中区、东兰县工业集中区、凤山县工业集中区、凌云县工业集中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工业集中区、右江区工业园、田阳县工业园、天等工业集中区、龙州工业区、宁明县工业区等园区建设。重点发展林化、饮用水、调味品等长寿食品加工等产业,形成西部农林精品产业带。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天峨县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油桐、松香等林产品深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
       ——东兰县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特色中药材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特色食品加工。
       ——凤山县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特色农林产品加工、特色中药材深加工。
       ——凌云县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茶叶加工、茧丝绸、木材加工、山茶油、中药材加工。
       ——巴马瑶族自治县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制糖、林产品加工,以及香猪、山茶油、保健酒和优质饮用水等长寿系列食品加工等产业。
       ——右江区工业园。主要发展制糖、纺织服装等产业。
       ——田阳县工业园。主要发展制糖业、果蔬、山茶油加。
       ——天等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糖、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
       ——龙州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糖业、林木加工。
       ——宁明县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林化、林板、农产品加工、糖等产业。

       七、边境跨境跨省经济合作产业园
       重点建设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靖西边境经济合作区,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龙邦-越南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百色—云南文山、百色—黔西南跨省经济合作园区,河池—黔南跨省经济合作园区。主要发展矿产加工、进出口加工、农林产品加工。到2020年,力争实现综合工业总产值200亿元。
       ——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依托凭祥综合保税区,主要发展糖业、以红木为主的家具制造,积极发展机电加工、酒精、食品,把合作区建成向东盟的加工配套基地和跨国产业合作平台。
       ——靖西边境经济合作区。主要发展铝加工、锰加工、农林产品深加工、中草药加工,推动锰深加工配套发展。把合作区建成跨国产业合作基地。
       ——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大力发展保税加工、进出口加工,重点发展面向东盟市场的机动车配件、家电配件、电子、机械、医药、农林产品加工等产业,把合作区建成打造成跨境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
       ——中国龙邦-越南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主要发展进出口加工、铝加工、锰加工、农林产品深加工。把合作区建成跨国产业合作基地。
       ——百色—云南文山、百色—黔西南跨省经济合作园区。以加快产业集聚、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为突破,推进园区经济合作。园区主要发展铝深加工、农林加工。
       ——河池—黔南跨省经济合作园区。加快创建广西天峨·贵州罗甸红水河经济合作产业园。园区主要发展有色金属、农林加工、新材料等产业。

第五章 信息化发展
 
       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智慧老区为主线,深入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建设,大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切实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推动信息化稳步发展。

       一、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建设。以满足两化深度融合、智慧老区建设、信息社会建设需求,全面推进建设新一代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大幅提高宽带接入水平、传输速度和家庭普及率,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智能、多功能的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河池、百色、崇左三市中心城区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有聚地实施光纤入园进村(社区)进户工程,实现所有工业园区和城镇地区光纤网络全覆盖。构建老区一体化发展的智能化信息网络体系。
       ——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相对完善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体系。加快整合区内各种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区内信息服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建设统一的老区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智慧老区有色金属行业信息服务平台、特色农林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城市产业合作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等重要专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老区信息服务平台与区外平台的专业化对接,建设开放合作的服务平台体系。
       ——打造区域性信息交流有机衔接重要门户。依托老区地处中国—东盟经贸文化交往主要通道和门户区位,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积极融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加快规划建设中国—东盟(左右江革命老区)信息港。加快国际通信设施建设,增强与东盟国家和国内相关省市的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能力,提升国际出入口通信能力,把老区打造成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有机衔接运营服务基地、互联网交流合作平台。

       二、着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快建设智慧老区和信息化社会。深入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进街道、社区、乡村,大力推进政府网上公共服务和业务协调,有步骤地推进异地公共服务同城化管理,建设信息化服务型政府。加快数字社区和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完善社区(乡镇)生活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劳动社保、综合治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业务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促进网上信息服务和网下实体服务联动发展。大力推动电商进村慧农。积极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快建设全方位的一体化协同,推进社会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展“一卡通”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有色金属、制糖、食品、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的应用。加强信息服务在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发展。进一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着力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在各个行业打造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和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鼓励企业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应用产业联盟,促进老区信息应用和推广能力提升。
       ——积极提高对外信息交流水平。与东盟国家联合建设、共同经营管理跨境公共数据中心与信息交换。积极推进老区与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网络文化、远程医疗、互联网金融、智慧城市、信息社会、智能电网交流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数据中心联建联营。加快发展与西南地区的信息交流合作,推动国内信息技术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在老区聚集,建立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交换枢纽和产业集群。

       三、切实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加强信息安全管控。结合老区区情,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方式、职责、机制和信息风险评估标准,加强事前风险预判,加快建设运作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安全、重点领域信息安全的管控。加强市域中心城市和边境区域的无线电管理。加强对非法外联的监测。
       ——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工业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进一步完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加强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了解掌握重点行业、特色产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情况,开展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制定完善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提高信息风险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培养及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应急演练。制定和完善重点领域信息风险应急处置总体预案、专项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处置权限,加强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高度重视和有效监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发展,正确开展媒体公关。健全应急处置联动体制,聚集事件处置合力。预防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第六章 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按照新型工业化、产业智能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要求,以提质增效为中心,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加强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和生态化改造,加强环境保护。

       一、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
       ——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积极参加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研究,鼓励企业主动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推动企业按照国际通用标准组织科技攻关和技术发明。依托龙头企业,加强联合,加快突破铝、锰、其它有色、农林加工、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主导性技术的研发,联合组织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大力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技术创新联盟。
       ——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平台工程建设,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加强铝、锰、糖、农林加工、新材料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跨地区、跨企业组建产业联合研发平台。紧跟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一批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到“十三五”期末,力争重点优势产业创新平台的研发能力达到广西领先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新增自治区级以上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超过32家。
       ——加强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体系建设。依托现有转化平台存量,加快整合联合,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完善网上技术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铝、锰、糖、农林加工、新材料等产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跨地区、跨企业组建转移转化中心。到“十三五”期末,重点优势产业技术转移转化平台的综合能力处于广西领先水平。

       二、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
       ——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积极开展质量标杆企业示范活动,普及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支持企业建立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系统。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工艺优化工作,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加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开展质量安全培训、诊断和辅导活动。
       ——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在铝、锰、石化、新材料、农林加工等产业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

上一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
下一篇:广西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