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广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3-03-07 14:39:56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发展背景... 2
第一节  发展条件... 2
第二节  机遇和挑战... 5
第二章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6
第一节  指导思想... 6
第二节  一体化发展原则... 6
第三节  战略定位... 7
第四节  发展目标... 9
第三章  战略布局... 10
第一节  空间结构... 10
第二节  功能分区... 12
第三节  城镇体系... 15
第四章  基础设施联网互通... 17
第一节  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 17
第二节  统筹能源建设合作... 20
第三节  统筹水利设施建设... 21
第四节  加快通信一体化建设... 22
第五节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 22
第五章 产业协同互动发展... 23
第一节  优先发展新型工业... 23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30
第三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34
第四节  建设区域创新中心... 35
第五节  优化产业布局... 36
第六章 生态环境联保同治... 38
第一节  建设生态环境共管区... 39
第二节  强化节能减排... 40
第三节  发展循环经济... 41
第四节  加强环境保护... 42
第七章 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43
第一节  教育... 43
第二节  文化事业... 44
第三节  医疗卫生... 44
第四节  就业和社会保障... 45
第五节  扶贫开发... 45
第八章  社会管理齐抓共管... 46
第九章  创新一体化发展机制... 47
第十章  加强规划实施... 48
第一节  扩大开放合作... 48
第二节  强化政策支持... 49
第三节  强化组织实施... 52
第四节  强化指导协调... 52
 
 
前  言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相邻国家或地区之间围绕各方利益契合点,在自愿、平等基础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通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实现区域互惠互利、共赢发展。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发展的重要趋势。柳州、来宾、河池三市地域相邻、习俗相近、文化相融,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密切,具备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在广西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柳州市龙头带动作用,全面加强柳州、来宾、河池三市交流与合作,推进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完善“两区一带”区域发展布局;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培育以柳州超大城市为核心、在西南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桂中城市群;有利于打造继北部湾经济区之后广西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是指导柳州、来宾、河池市一体化发展(以下简称柳来河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展望到2030年。
 
 
第一章  发展背景
柳州、来宾、河池市位于广西中部,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结合部,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支撑,辖27个县(市、区),土地面积6.5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7.7%;2011年末总人口104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20.1%。推进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具备良好条件,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图1:柳来河区域地理位置图
第一节  发展条件
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合作基础。“十一五”时期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高于全区平均0.7个百分点,2011年达到2578亿元,占全区比重22%。特别是柳州市经济规模占全区比重13.5%,居全区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22.7%,居全区首位,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三市呈雁型梯度发展态势,进入了以柳州市核心带动,来宾、河池市两翼齐飞的发展阶段。三市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柳州市良好的医院、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已成为区域共享的服务平台。
 
专栏1:2011年柳州、来宾、河池三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指 标 名 称 柳州 来宾 河池 三市
合计
占广西比重(%)
(或相当于水平)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18617 13411 33508 65536 27.7
总人口(万人) 379.4 261.7 401.8 1042.9 20.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580 486 512 2578 22
人均生产总值(元) 41832 23055 15323 27705 109.4
财政收入(亿元) 229.6 47.7 50.7 328 2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305 420 437 2162 21.2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8.4 40.2 33.9 50.1 121.0
城镇化率(%) 51.3 36.5 33 40.5 96.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615 19233 16448 18535 98.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721 5382 4118 5142 98.3
 
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区域具有承东启西、南下北上的交通区位优势。柳州市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来宾、河池市是广西乃至我国西南重要的交通通道,湘桂、黔桂和焦柳铁路交汇于此,桂柳、柳南、柳宜、河宜和河南高速公路贯穿其中,红水河、柳江、黔江通江达海,柳州机场、河池机场沟通海内外,尤其是三市主要城区基本形成了1小时经济圈,2011年区域铁路里程15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370公里,柳州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
优势互补的产业基础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集聚了内在动力。柳州市是广西第一工业重镇,形成了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2011年汽车产量达到147.7万辆,钢铁产量突破千万吨,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区前列。来宾市土地、电力资源丰富,形成了电力、冶炼、制糖、铝加工等优势产业,电力装机容量401.6万千瓦,机制糖产量111.5万吨,原铝产量21万吨。河池市是我国十大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矿种47种,正在加快建设全国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示范基地,水电装机容量753.8万千瓦,蚕茧产量8.6万吨,是国家“东桑西移”的重要基地。三市能源资源和产业互补性强,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比较健全的城镇体系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区域拥有柳州1个特大城市,来宾、河池两个中等城市以及21个县城,35个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镇,2011年城镇化率为40.5%,柳州市城镇化率达到51.3%,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率先进入城市型主导社会。区域城镇体系初具规模,具备了建设桂中城市群的条件。
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柳来河一体化在全区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率先启动,承担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柳州市明确定位为全国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城市、国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以及广西打造的超大城市和柳州汽车城等;来宾市明确定位为广西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等;河池市明确定位为全国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示范基地、养生长寿和红色旅游基地等,分别享有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优惠政策,为推进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三市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跨市居住、就业、消费、旅游等日益增多,共同签署的《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柳来河一体化建设上升到政府层面,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业已形成,共建一体化经济区域已成为三市政府和民众的共同愿景。
第二节  机遇和挑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柳来河一体化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贸区深入发展,亚太区域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更加注重发展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资源富集地区开发优势资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在西部地区培育若干辐射带动强、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广西加快完善“两区一带”区域发展布局,重视发挥柳州市产业和城市综合优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区域合作发展势头强劲,这些都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构筑组团发展、功能互补的区域共同体,已成为积极应对竞争和挑战的有效举措。
柳来河区域是广西最发达的工业城市与最落后的贫困地区交织并存的地区,在推进一体化发展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没有形成有效的配套衔接,对外运输道路通而不畅,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三市发展方向和产业分工不够合理,尚未形成优势互补、衔接配套的跨区域产业链分工体系,整体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柳州特大城市的溢出效应不够明显,辐射带动能力有待加强,来宾、河池市借势发展的态势不够突出,尚未形成中心城市带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三市同处红水河、柳江流域,由于产业分工不够明晰,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尚未建立,导致上游开发下游污染、恶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三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发展条件,有着不同的发展诉求,面临不同的发展难题。这些都成为制约柳来河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和必须破解的严峻挑战。
第二章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完善“两区一带”区域发展布局,抓住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两化”这个核心,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突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自由流动,充分发挥柳州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着力推动柳州、来宾、河池三市在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分工协作、城镇体系共建、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社会建设共管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建立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建设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发达、产业体系完善、城镇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高的一体化发展创新示范区和西江上游经济带战略新高地。
第二节  一体化发展原则
新两化为主题,引领发展。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城镇体系,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引领、开放合作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作用,加强规划顶层设计,尊重三市首创精神,更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合理布局。
平等参与,互利互惠。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以发展诉求为前提,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加强三市交流与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达到“1+1+1>3”的效果。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城乡体制分割,突出发展重点,共同构筑发展新高地,带动区域协调推进、整体发展。
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充分发挥三市比较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确定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推动地区间协作融合,形成各具特色、错位互补、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民生优先,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一体化建设的优先位置,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促进三市共建共享,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一体化发展成果。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广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强化柳州市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来宾、河池市能源资源富集、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发展腹地广阔的比较优势,着力推进三市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组团发展,打造成为继北部湾经济区之后又一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引领广西赶超跨越的新引擎。
西南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坚持产业高端发展方针,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以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协同发展,形成高端、高质和高新化的产业结构,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推动三市迈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成为引领全区乃至西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和示范区。
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新型城市群。坚持核心带动、集约高效、多中心组团发展方针,以建设柳州超大城市为契机,以来宾、河池市为腹地,打造1小时经济圈,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综合实力居西南都市圈前列,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桂中城市群。
在区域整体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明确三市功能分工:
柳州市: 立足引领区域发展,强化提升经济、产业、科技和服务功能,围绕建设超大城市,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区域性总部基地,加快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努力建设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国际汽车城和山水工业名城。
来宾市:发挥新兴工业城市作用,积极承接柳州市和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商贸物流和相关配套产业,努力建设新兴现代化工业城、生态宜居水城和民族特色文化城。
河池市:发挥能源资源富集优势,以建设全国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积极承接柳州市和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能源、旅游等特色产业,努力建设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和生态民族文化名城。
第四节  发展目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大融合”的基本思路,推动柳来河区域逐步实现交通同网、信息同享、产业同兴、市场同体、社会同建、环境同治、群众同富的宏伟蓝图。
——到2015年,基本形成一体化发展框架。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规模占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有效推进,通信设施对接联网,一体化的交通格局和通信网络初具规模。共同培育的产业集群和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初见成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柳州超大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来宾、河池市城市实力不断提升,城镇体系和功能日益完善。生态环保共管共建机制基本形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成效明显,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初步形成。
——到2020年,基本形成同城化发展格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规模占全区比重进一步提高。区域内部发展更加协调,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功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健全,创新型区域建成完善,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建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柳州市基本建成超大城市,来宾、河池市城市规模达到大城市行列,以柳州市为核心的桂中城市群基本建成。与全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到2030年,基本形成融合发展格局。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强大、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联网、产业高效联动、社会事业繁荣、公共服务均等、城乡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充满活力和开放包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新型经济区和特大城市群。
 
专栏2:柳州、来宾、河池市总体发展目标
指 标 名 称 2011年 2015年 2020年
总人口(万人) 1042.9 1085 1160
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亿元) 2578 4300 8000
人均生产总值(现价,元) 27705 39600 69000
财政收入(亿元) 328 580 1200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50.1 51.0 53.0
城镇化率(%) 40.5 50.0 55.0
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0 2.4 2.7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 - 完成自治区下达
的控制指标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降低(%) -
森林覆盖率(%) 58 60 61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85 93 99以上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80 95 100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 80 95 1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8535 28500 5150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142 8600 16800
 
 
第三章  战略布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基础,围绕柳州龙头城市,依托主要交通干线,辐射来宾、河池市,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一轴两带三组团”区域空间格局。
第一节  空间结构
“一轴两带三组团”是推进柳来河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格局。
一轴。就是连接柳州市主城区与来宾市主城区的经济大通道。依托柳南铁路、柳南高速公路,以及布局新建柳州—来宾工业大道,推动柳州、来宾市主城区之间的资源整合,优化城市功能,集聚人口、产业和经济,打造成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的主轴。
两带。就是围绕建设柳州市原材料输入、工业品输出物流通道,构建柳州市—宜州市—金城江区、柳州市—象州县—武宣县两条经济带。
——依托黔桂铁路、柳州—河池六寨高速公路,以及布局新建柳州至宜州快速通道,提升西南出海大通道通行能力,增强西南地区输往柳州市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输送能力,推动金城江区向东拓展,与宜州同城建设,促进柳州、河池市之间的一体化发展。
——依托西江黄金水道(柳州、来宾至武宣段)、209国道以及柳梧高速公路,提升黔江通航能力,大幅增强柳州市工业产品输往珠三角地区的能力,承接柳州市产业转移,加快建设象州、武宣县城,促进柳州、来宾市之间的一体化发展。
三组团。就是以柳州市、来宾市、河池市主城区为中心,按照城市组团、同城发展,建设桂中城市群的思路,构建柳州市主组团、来宾市组团、河池市组团。
——柳州市主组团。以柳州市主城区为中心,推动柳江、鹿寨同城化建设,充分发挥柳州市主组团的辐射集聚和带动作用,打造成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的主引擎。
——来宾市组团。以来宾市主城区为中心,将兴宾区迁江镇、凤凰镇纳入主城区建设,积极承接柳州市和国内外产业转移,建设新兴产业基地,打造成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新的增长点。
——河池市组团。以宜州市城区为中心,推动金城江区与宜州市同城化建设,辐射带动环江、罗城县发展,积极承接柳州市和国内外产业转移,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打造成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新的增长点。
图2:“一轴两带三组团”空间布局图
 
 
 
 
 
 
 
 
 
 
 
 
 
第二节  功能分区
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基础条件和开发潜力,将柳州、来宾、河池市6.5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分为重点开发区、绿色经济区、生态保护区三类功能区。
重点开发区。包括柳州市的4个城区和柳江、鹿寨、柳城县,来宾市的兴宾区、合山市和象州县,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和宜州市。该区域有12个县市区,土地面积2.1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三市县市区数量、土地面积的44.4%、32.7%;2011年总人口519万人,生产总值2096亿元,分别占三市总人口、生产总值的49.7%、81.3%,是三市人口、产业和经济的主要集聚区,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重点是构建柳州市主城区、来宾市主城区、宜州市(金城江)城区“三角经济圈”,大力加强交通、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市的重点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重点开发区布局建设,突出重点开发区率先发展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绿色经济区。包括柳州市的融安、融水、三江县,来宾市的武宣、金秀、忻城县,河池市的环江、罗城、南丹、天峨、东兰、凤山、巴马、都安、大化县,共15个县,都是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主体功能是在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和绿色经济,合理引导产业布局,构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发展格局。
图3:重点开发区“三角经济圈”示意图
 
 
 
 
 
 
 
 
 
 
 
 
 
 
 
 
生态保护区。是指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地貌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共34个,面积3598.6平方公里,占三市总面积的5.5%。主体功能是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要求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适度发展旅游休闲、养生长寿健康等特色产业。根据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将一些事关全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区段,设置为三市生态环境保护共管区域。
 
专栏3:生态保护区名录
序号 保 护 区 名 称 范  围 面积(km2) 保护区级别
一、自然保护区
1 大瑶山自然保护区 金秀县 255.9 国家级
2 木论自然保护区 环江县 89.7 国家级
3 九万山自然保护区 融水、罗城、环江县 252.1 国家级
4 元宝山自然保护区 融水县 41.6 自治区级
5 泗涧山大鲵自然保护区 融水县 103.8 自治区级
6 三匹虎自然保护区 南丹、天峨县 31.1 自治区级
7 龙滩自然保护区 天峨县 428.5 自治区级
8 金秀老山自然保护区 金秀县 88.8 自治区级
9 红水河来宾段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 兴宾区 5.8 自治区级
10 罗富泥盆系剖面保护区 南丹县 0.12 自治区级
11 大乐泥盘纪自然保护区 象州县 0.12 自治区级
12 拉沟自然保护区 鹿寨县 115 自治区级
13 三锁县级自然保护区 融安县 50 县级
二、森林公园
14 红茶沟国家森林公园 融安县 19.0 国家级
15 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天峨县 41.7 国家级
16 君武自治区级森林公园 柳州市郊 12.1 自治区级
17 九龙沟自治区级森林公园 南丹县 2.7 自治区级
18 爱山自治区级森林公园 环江县 4.7 自治区级
19 险山(洛清江)自治区级森林公园 鹿寨县 53.0 自治区级
20 根旦自治区级森林公园 凤山县 2.7 自治区级
21 玉华森林公园 融水县 0.2 自治区级
三、风景名胜区
22 林溪-八江风景名胜区 三江县 20 自治区级
23 香桥岩风景名胜区 鹿寨县 40.9 自治区级
24 古龙河-白龙洞风景名胜区 宜州市 15 自治区级
25 元宝山-贝江风景名胜区 融水县 250 自治区级
26 八仙天池-百崖槽风景名胜区 武宣县 15 自治区级
27 龙潭-都乐岩风景名胜区 柳州市区 10 自治区级
28 珍珠岩-金城江风景名胜区 河池市区 8.5 自治区级
29 大化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 大化县 500 自治区级
四、地质公园
30 广西鹿寨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 鹿寨县 39 国家级
31 广西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 大化县 477 国家级
32 广西大瑶山(金秀)地质公园 金秀县 363 国家级
33 宜州水上石林地质公园 宜州市 243.3 自治区级
34 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 合山市 18.3 国家级
 
第三节  城镇体系
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方针,以重点开发区“三角经济圈”为核心,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按照突出特色、规划引导、集约建设、功能完善的要求,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形成1个超大城市、2个中心城市、3个小城市和14个重点镇组成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
优化核心城市功能。柳州市按照超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主城区按照“一心两城、沿江发展、重点向东向南”的思路,重点建设柳东新区和向南拓展,推进老城区改造。柳江县以柳江新城开发为重点,鹿寨县以向东拓展县城城区为重点,加快与柳州主城区同城化建设,建设柳州卫星城。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地区总部以及研发、设计、采购、营销中心等,发展总部经济,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00万人。2030年,建成区面积和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是指来宾市主城区和河池市主城区(含宜州市、金城江区)。
——来宾市。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主城区重点西进北扩,完善江北,打造“桂中水城”,推进迁江、凤凰镇组团式建设,依托红水河、柳黔江,推动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和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9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2030年,建成区面积和人口规模达到大城市标准。
——河池市。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宜州市和金城江区同城化建设,宜州市主城区依托黔桂铁路、柳宜高速公路以及新建柳宜快速通道,重点向东西两翼发展,建设宜州丝绸新城。金城江主城区重点向东拓展,建设城东新区,成为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城市。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2030年,建成区面积和人口规模达到大城市标准。
培育壮大中小城市。是指柳城、象州县和合山市3个县市,处于柳州市1小时经济辐射半径范围,发展潜力较大,要发挥区位优势,加大交通、通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产业和城镇布局,引导人口向城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改善人居环境,成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的卫星城市和重要载体。
——柳城县。加快县城旧城改造,适度建设城市新区,与宜州市规划布局合作产业园区,按照农产品主产区的主体功能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城郊型农业生产基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
——象州县。依托柳州至武宣、柳州至梧州和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港口码头和物流设施建设,推动县城与石龙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充分发挥石龙镇通道和节点作用。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人。
——合山市。抓住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机遇,建设循环生态型火电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新兴接续替代产业,加大矿山地质综合环境治理和生态重建,推进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业,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规划与兴宾区同城建设,构建城市新区。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
集约发展重点镇。依托现代交通网络,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建设柳州市的沙塘、穿山、进德、雒容、六塘和沙浦镇,来宾市的石龙、二塘和岭南镇,河池市的河池、怀远、德胜、三岔和洛东镇。把位于重点开发区“三角经济圈”内的沙塘、穿山、进德、雒容、石龙、二塘、怀远、德胜和三岔镇9个重点镇,培育成为卫星城镇;把其他重点镇培育成为特色鲜明的工业镇、商贸镇和旅游镇。来宾市整合石龙镇、金鸡乡、高安乡,建设三江口经济区。实施重点镇建设示范工程,完善镇区功能,引导农村人口向镇区集中,发展特色产业,增强经济实力,成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
第四章  基础设施联网互通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共建共享的原则,围绕重点开发区“三角经济圈”,统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协作配套、联网互通,为强化区域内部经济联系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  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
围绕完善区域对外通道、构建“三角经济圈”交通网络,着力加强铁路、公路、水运、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形成连通内外、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完善对外通道。围绕强化柳州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深化柳来河区域扩大对外开放,服务西南出海大通道,加快区域对外通道建设。向南:拓展与北部湾经济区连接东盟地区的大通道。向东:强化与桂东连接珠三角和粤港澳地区的大通道。向西:对接滇黔川渝西南地区出海的大通道。向北:沟通桂北连接华中腹地的大通道,形成南下北上、东进西联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围绕建设对外通道,统筹推进铁路、高等级公路、水运和航空建设。
图4:柳来河区域对外通道图
 
 
 
 
 
 
 
 
 
 
 
 
 
 
 
 
 
 
——铁路。重点加强大能力货运铁路、快速客运铁路、城际铁路建设,形成运量大、速度快、高效便捷的铁路系统。加快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衡阳至柳州段、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扩能改造,加快建设柳州至南宁客运专线、贵阳至广州客运专线柳州段,开工建设黔桂铁路扩能改造,新建柳州至肇庆、河池至南宁铁路。规划建设柳州至贺州至韶关、来宾至田东、柳州至河池至百色等铁路,以及一批通达主要港口和主要产业园区的专线铁路。
——公路。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建设。加快推进桂林—柳州—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加快建设柳州—梧州、柳州—武宣—桂平、三江—柳州、阳朔—鹿寨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桂林—柳城—河池、贺州—巴马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
——水运。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为契机,重点加强红水河、柳江

上一篇: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下一篇:《合浦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公示)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