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分析
2012年上半年,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中心,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继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惠民生促发展工作力度加大。各市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收形势喜人。 一、农民现金收入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各市农民现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据111个县(区)、10590户农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区14个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玉林、崇左、百色、贵港等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居全区前列,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7%、20.2%、20.1%、19.6%。各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详见下表。 2012年上半年各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对比表 单位:元、%
(三)城市辖区农民现金收入增长快于91个县域。上半年,91个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4457.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20个城市辖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6696.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城市辖区农民现金收入比县域快1.2个百分点。 二、拉动农民增收因素分析 (一)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今年初,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调整最低职工工资,平均工资水平增长达到21%左右,提高了农民务工工资水平。同时,各地积极开展以“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尽早实现就业”的春风行动活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据广西调查总队调查,今年二季度,农民务工人均月工资水平同比提高19.7%,外出务工人数同比增长3.0%。全区14个市中,有13个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梧州、玉林、河池、贺州、贵港和百色等市的工资性收入增长拉动明显,分别拉动期内农民现金收入增长12.8、10.2、9.4、9.3、7.8、和7.2个百分点。 在工资性收入中,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水平提高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之一。全区14个市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呈大幅增长,是拉动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因。如南宁市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222.9元,其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156.9元,对工资性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 达70.4%。 (二)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是推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各地加大力度抓好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推进规模经营,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着力提升产品品质,不断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能力,稳定和提高第一产业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1、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增收成效显著。今年以来,春收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大部农产品价格在高位运行,蔬菜和西瓜等产品价格由上年大幅下跌态势转为恢复性大幅增长,直接拉动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在全区14个中,有13个市农业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实现增长,有10个市的增长幅度在10%以上。其中,柳州、北海、来宾、崇左等市的农业收入增加额对期内现金收入贡献率达到30%以上,崇左和柳州贡献率分别达到66.9%、44.7%。 2、畜牧养殖形势喜人,增收效果明显。各地积极发展特色养殖,推进生猪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适销对路、增收效益明显的林下养鸡、养鸭等短平快项目,促进农民增收。上半年,在全区14个市中,有12个市牧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南宁、桂林、贵港、玉林、百色和贺州等市牧业收入增长幅度较大,其增加额对期内现金收入贡献率达到10%以上,玉林、百色和桂林分别达到30.6%、25.6%、22.8%。 3、优势水产养殖势头猛,促农增收突显。各地充分利用丰富水资源,大力发展罗非鱼、对虾、龟鳖、近江牡蛎、亚冷水鱼等优势特色水产品养殖,改造中低产池塘,推进大水面养殖。上半年,在全区14个市中,有9个市渔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防城港市渔业收入同比增长23.8%,增加106.2元,其增加额对期内现金收入贡献率达到13.4%。全区111个县(市、区)中,有67个县(市、区)渔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港口区、银海区、钦南区和铁山港区增长较大,渔业收入分别拉动期内现金收入增长6.9、6.9、5.0和4.1个百分点。 (三)非农产业加快发展是拉动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稳步发展,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产销一体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上半年,在全区14个市中,有13个市的非农收入同比增长,其中,柳州、北海、防城港和贵港等市非农收入同比分别增加288.1元、209.1元、168.5元和159.9元,其增加额对期内现金收入贡献率分别达到33.7%、20.8%、21.3%、20.4%。 (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各地及时兑现危旧房改造补贴、甘蔗良种补贴、甘蔗深耕补贴等,特别是执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方案,养老金收入大增,促进了农民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在全区14个市中,有13个市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同比增长20%,其中,崇左市和钦州市分别增长79.6%、59.1%,增加74.0元、95.2元,其增加额对期内现金收入贡献率达到6.7%、18.0%。 三、当前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形势复杂。受欧债危机影响,外需减少,国内生产要素制约程度加重和主动调控等多因素叠加影响,国内经济和我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工业企业生产回落,特别是外贸企业生产回落,农村劳动力到省外出务工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二)部分农产品价格回落或下跌,影响农民收入。进入二季度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下跌或回落,一些应季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甚至出现亏损状态。一是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据调查,5月份16个生猪调出大县肉猪(毛重,下同)平均出售价格为13.5元/公斤,同比下跌了14.1%。据调查,6月份,猪粮比为5.15:1。二是蚕茧收购价格大幅下跌。据了解,今年我区多地首批鲜蚕茧收购价出现下跌。如来宾市首批鲜茧均价37元/公斤左右,比上年首批的44元下跌了16%;三是林产品价格下跌。据调查,上半年,木材价格下降2.3%,松脂价格下跌33.7%。四是部分海水产品价格下降。据调查,上半年,海水养殖产品价格下降6.4%,其中,对虾价格下降幅度较大,达到20%。 (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削薄农民纯收入。今年以来,受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持续上涨及土地成本增加影响,化肥、种子、幼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据广西调查总队调查,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1%。在全区14个市中,有11个市农民第一产业生产费用同比增长。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加重农民生产负担,降低农业生产收益。 四、工作建议 为完成全年农民增收目标,建议抓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抓好农林牧渔业生产工作,确保农业增产。第一产业收入仍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来源,2011年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1.4%。稳定农林牧渔业生产,对确保农民增收有重要作用。一要做好种植业生产管理工作。早稻收割已接近尾声,稳定晚稻种植面积,做好晚稻防御寒露风工作,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大力抓好甘蔗、蔬菜、水果、木薯等大宗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确保产量稳定增长。二要做好牧业生产管理工作。特别是生猪生产调控工作,确保稳定生猪生产;引导家禽生产稳定增长,加强蚕茧生产管理,稳定蚕农收入。三要做好优势水产品养殖管理工作,改善渔业设施,开发大水面渔业养殖,不断提高渔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四要早准备早谋划秋冬种,促进农民增收。 (二)努力抓好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确保增收。有关部门要根据农产品生产情况,加大农产品促销力度,加强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及时发布农产品生产、需求及销售价格等信息,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派员到消费重点地区开展宣传促销,多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确保农民丰产增收。 (三)努力抓好农资市场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不断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管理,减少流通环节中不必要的经营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健全农业生产资料营销网络,减少农牧业生产资料营销成本,努力将农资经营网点延伸到农村、农户家中或者田间地头,为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提供便利条件;继续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控,控制价格过快上涨,加大打假力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努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各地要抓住央行下调存款准备率和降息,宏观政策逐步微调机会,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实体经济较快发展,增强吸纳农村劳动转移就业能力。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企业用工信息发布工作,区内企业应尽可能多使用当地农民工,增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机会。制定实施扶持农民的政策,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五)努力抓好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加大了民生方面的投入力度,制定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严格落实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把各项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