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广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广西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7-12-11 09:59:1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密围绕广西发展“三大定位”,服务于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全面脱贫三大攻坚战,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动力,主动适应新常态,保障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气象预测预报预警水平,提高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以信息化为基础,构建智慧气象,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不断提升气象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面向需求,服务引领。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福祉、国家安全对气象服务需求为牵引,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努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

  政府主导,科学发展。着力建立各级政府主导、多部门共同推进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格局。统筹协调现代气象业务、气象科技创新、气象人才体系和气象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国家和地方气象事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气象现代化集约、高效、协调发展。

  创新驱动,人才强业。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广西特色,以全新视角谋划和推动气象创新,推动科技和业务紧密结合,实现全区气象事业跨越发展。发挥人才在事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开创气象工作新局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为主要平台,重点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外气象相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企业合作,促进资源和气象信息充分利用和共享。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基本建成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由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现代气象管理体系构成的气象现代化。广西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期国内先进水平,气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气象综合实力、气象创新活力和气象工作贡献力明显增强,气象事业基本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二)主要目标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结构优化。形成多种观测手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保障有力、基本满足需求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现气象、海洋、农林、水利、环境、交通、电力等专业气象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天气雷达对主要灾害性天气无缝隙监测;建立基本覆盖海岸、岛屿的立体化海洋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建立农业气象观测网,实现对所有市、县土壤墒情的自动观测;实现风廓线雷达监测网对高空风场变化的多维观测;建立气流急速抬升区立体气候观测站网和温室气体观测网。加强对气象探测设备的运行监控,提高气象探测装备维护维修能力,实现自动气象站等气象探测设备计量标校和检测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气象信息系统集约高效。建设资源集约、流程高效、标准统一的信息化业务体系,增强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能力。预报服务人员获取有效观测数据的时间显著缩短;气象观测数据可用率达到 99%以上、观测资料质控覆盖率达到99%以上。

  气象预报预测水平稳步提高。全面构建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现代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建立从分钟到年的无缝隙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构建实时更新、同步共享、预报协同的集约高效的业务流程,24小时气象要素预报水平分辨率达1公里,时间分辨率达1小时,24小时城镇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2~3个百分点,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5个百分点,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减小5-8公里,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提高3~5个百分点。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实现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现代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机构实体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与体系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效益稳定提高。到2020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时间提前30分钟以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达95%以上,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的“盲区”;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满意度稳定在85%以上。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传统农业气象服务向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转变,建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现代农业气象业务体系,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气象服务,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点对点、交互式、订单式、精细化、个性化的农业气象服务。

  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总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实现年增雨总量达70亿吨,防雹有效保护面积达到3万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效益提升15%以上。
  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更具活力。建立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基地。力争到2020年,重大核心技术与国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气象科技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领军人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气象人才体系更加优化。全区气象部门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整体提高到90%以上,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比例整体提高到80%以上,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数量达到20人左右。气象人才队伍规模、结构、素质和创新能力与现代气象业务的需求基本适应。

  基层气象工作面貌根本改善。基层气象台站综合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业务设施实现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适应现代气象业务要求,基本完成全区基层气象台站的综合改造,基层气象台站探测环境明显改善。 

上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开展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下一篇: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规划明确梧州发展方向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